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儒林外史》叙述形态考论(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2014年第201 商伟 参加讨论

    四 《儒林外史》的叙述形态与当代文人的传闻网络
    以上部分从《儒林外史》的叙述时间入手,一方面肯定了吴敬梓的作者身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复原他小说写作的时间和过程,并了解他独特的开放式的写作方式,以及追踪原型素材的有关传闻而在小说内部不断回顾重述的姿态。的确,在《儒林外史》之前,还没有谁这样写过章回小说。随着《儒林外史》的出现,传统小说的写作方式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转型。
    更重要的是,吴敬梓的小说写作方式和过程都不是外在于《儒林外史》的因素,而是直接塑造了其叙述形态的基本特征,那就是《儒林外史》以小说人物话语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叙述机制。不难看到,小说中叙述时间不相一致之处大多出现在人物对话的“引文”中。而如上所述,其原型素材也往往出自对话的场合,因此,与小说内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人物话语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同一性。而一旦将小说叙述时间纳入小说叙述形态中来加以考察,时间对错就变成了相对次要的问题,因为小说人物毕竟不同于叙述者,人物话语与叙述者话语之间也不能等量齐观。由此引出了真正的重要问题,那就是应该如何来理解吴敬梓小说叙述中的人物话语,又怎样把握其基本特性、生成原因及其在《儒林外史》内部和中国小说史上的意义?
    还是让我们从一个具体的例子说起。在《儒林外史》中,权勿用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关于他的是非曲直也在其他人物的回顾视野中经历了最为戏剧性的突转。他神秘莫测,从一开始就令人无从判断。在第十一回末尾和第十二回开头,杨执中给了他最高的评价,说他“真有经天纬地之才,空古绝今之学,真乃处则不失为真儒,出则可以为王佐”;又称他有“管、乐的经纶,程、朱的学问”,“乃是当世第一等人”。可是,接下来的叙述,却对他充满了似是而非的看法,每个人物都自有一套说辞,彼此却完全没有交会,因此而堪称众声混杂的经典例证。到了第十三回,终于出现了一大惊人逆转:这位高人在娄公子的筵席上被乌程县和萧山县的差人“一条链子锁了去”,乌程县正堂的一纸关文曰:“案据兰若庵僧慧远,具控伊徒尼僧心远被地棍权勿用奸拐霸占在家一案。”权勿用从此音讯全无,直到第五十四回,才有人提起:
    陈和尚道:“我听得权勿用先生后来犯出一件事来,不知怎么样结局?”陈木南道:“那也是他学里几个秀才诬赖他的,后来这件官事也昭雪了。”
    这补加的一句看似闲笔,却颠覆了前面的叙述,也动摇了我们对这个小说人物盖棺论定的信心。为什么《儒林外史》要在权勿用案发四十多回后,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权勿用的原型为是镜(1693—1769),字仲明,号诚斋,江苏武进人(30)。阮葵生(1727—1789)《茶余客话》卷八曰:“江阴是镜,诡诞妄人也。胸无点墨,好自矜饰,居之不疑。后数年,镜为乡人告讦,亡命,不知所终。”(31)《茶余客话》共三十卷,据其子阮钟琦跋语,作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前。其中所述是镜为乡人告发一事详见董潮(1729—1764)《东皋杂钞》卷二:
    澄江是镜,字仲明,托名讲学,筑室圣柯山,极其壮丽,聚门徒百十人。壬申、甲戌,保举经学,数大老连章荐之,高卧不就,名益高。近为胞弟告发,共三十余款,多不法事。常郡侯宋讳楚望,玉阳人,深恶之,毁其庐,造书院。时适有奸僧某,拥巨赀,亦为宋公所访,畲田八百亩,尽入书院,为膏火费。院中告示,首举二事。所谓经明行修之儒,乃与淫恶不法之僧,并提而论,可为浩叹!(32)
    据董潮癸酉(1753)冬十一月自序,《东皋杂钞》共三卷,其编撰始于“槐花黄后”,“读书偶得,随事纪录,并及耳目所见闻者,久而成帙”,至冬十一月望后完成,历时三个多月,因此保留了关于是镜的当代传闻(33)。
    张敬立编、金吴澜补注的《舜山是仲明先生年谱》极力为是镜辩诬,其中收录的柳商贤撰《是仲明先生传》言及是镜在父亲过世后,墓庐讲学,声名日振,屡经举荐,却坚卧不起。陈世倌罢相南归,专程拜访,却引出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自此名日盛,忌者亦日益甚。邑令圣宝以无行不见答于先生,令恨之。先是,季弟鋐嗜赌,与伯兄戒之不悛。先生跪密室中自责。至是,令诱之列款诬先生。守令至山,移所著书去。卒无以罪先生。(3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