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气豪笔健文自雄——漫说文坛健将杨振声兼谈京派问题(10)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争鸣》2014年第201 解志熙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2页。
    ②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13-314页。按,此段引文中的《文艺杂志》当作《文学杂志》。
    ③萧乾1995年12月25日致吴福辉函,转引自吴福辉:《一尊英气勃勃的笑佛》,2009年12月30日《中华读书报》。
    ④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且介亭杂文二集》,《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0-241页。
    ⑤西滢(陈西滢):《西滢闲话》,新月书店,1928年3月初版,此据1933年4月第三版,第344-345页。
    ⑥鲁迅:《马上支日记》,《华盖集续编》,《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9页。
    ⑦直到1946年杨振声才着手编辑自己的小说集,定名为《幽欣集》,并在《现代文录》第一集(新文化出版社北平总社,1946年12月出刊)末页的“新书预告”栏刊登了出版广告,但后来似乎未见印出。
    ⑧杨振声:《抛锚》,北平《文学杂志》创刊号,1937年5月出刊。
    ⑨⑩杨振声:《关于民族复兴的一个问题》,初刊《独立评论》第65号,1933年8月27日出刊,署名“希声”,重刊于《中国新论》第3卷第6期,1937年7月1日出刊,署名“杨振声”,此据《独立评论》初刊本。
    (11)沈从文:《论冯文炳》,《沫沫集》,此据《沈从文全集》第16卷第148页,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
    (12)杨振声:《关于民族复兴的一个问题》,初刊《独立评论》第65号,1933年8月27日出刊,署名“希声”。
    (13)杨振声:《今日中国文学的责任》,《国文周报》第11卷第1期,1934年1月1日出刊。
    (14)周作人:《〈燕知草〉跋》,此据《周作人散文全集》第5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19页。
    (15)《周作人日记》影印本下卷,大象出版社,1996年,第613页。
    (16)《郑振铎的生活三部曲》,《大学新闻》周报第2卷第6期,1934年10月14日出刊。按,因原刊字迹漫漶,看不清此文作者的名字,故暂付阙如。
    (17)萧乾:《我这两辈子》,见傅光明编《我这两辈子》,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75页。
    (18)常风:《回忆朱光潜先生》,《逝水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77页。
    (19)(20)朱光潜:《自传》,写于1980年,见《艺文杂谈》,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84页。
    (21)巴金:《怀念沈从文》,《长河不尽流——怀念沈从文先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8页。
    (22)《朱自清全集》第9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80-381页。
    (23)梁实秋:《我也谈谈“胡适之体”的诗》,《自由评论》第12期,1936年2月21日出刊。
    (24)参阅灵雨(梁实秋):《诗的意境与文字》,《自由评论》第16期,1936年3月20日出刊。
    (25)叶维之(叶公超):《意义与诗》,《自由评论》第17期,1936年3月27日出刊。参阅笔者的《现代诗论辑考小记》一文对“叶维之”的考证,见《摩登与现代——中国现代文学的实存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2-380页。
    (26)絮如(梁实秋):《看不懂的新文艺》(通信),《独立评论》第238期,1937年6月13日出刊。
    (27)以上两段引文并见知堂:《关于看不懂(一)》(通信),《独立评论》第241期,1937年7月4日出刊。
    (28)以上两段引文并见沈从文:《关于看不懂(二)》(通信),《独立评论》第241期,1937年7月4日出刊。
    (29)适之(胡适):《编辑后记》,《独立评论》第241期,1937年7月4日出刊。按,胡适此后多年不再怎么搭理沈从文,很可能与此有关。直到抗战胜利之初,沈从文才取得了胡适的重新信任、双方的关系恢复如初。
    (30)即以狭义的《新月》社而论,香港的新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先生早在1975年就纠正道:“文学史家对‘新月社’诸作家在《新月》杂志停刊之后的发展,也就是《新月》的余绪,多不甚了了。多以为1931年8月徐志摩死于飞机失事之后,‘新月社’诸人已风流云散,再无作为了。其实不然,他们的作为依然可观。”司马长风并以随后胡适创办的《独立评论》、梁实秋等创办的《自由评论》、叶公超等创办的《学文》以及潘光旦等创办的《华年》诸杂志为例,以为它们“多多少少都有点绍继《新月》的意味”。(参阅司马长风:《〈新月〉的后继刊物》,《新文学丛谈》第151页,香港,昭明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这是很有见识的文学史识断,可惜似乎并未引起学界的注意——大陆近三十年来的现代文学史研究论著,几乎毫无例外地将徐志摩之后的《新月》社诸人与围绕在周作人周围的后期《语丝》社诸人整合为京派,这种混同之论全然不察二者之间的差异,亦可谓习非成是、人云亦云矣。
    (31)胡适1936年1月9日致周作人函,《胡适全集》第24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83-285页。
    (32)《文学研究会宣言》(周作人撰写),《小说月报》第12卷第1号,1921年1月10日出刊。
    (33)此时正迷拜周作人之宽大中庸的沈从文一再为京派诗文的“晦涩”“看不懂”辩护,甚至讥讽胡适在文学上落后了,他显然不明白胡适支持“灵雨”“絮如”即梁实秋批评京派别有深意,文学风格不过是说辞。
    (34)唐弢:《泛论个人主义》,《唐弢文集》第1卷第29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按,唐弢所引法郎士的话,出自胡风1935年的杂文《蔼里斯·法郎士·时代》。
    (35)萧乾:《鱼饵·论坛·阵地——记〈大公报·文艺〉1935—1939》,《新文学史料》第2辑,1978年2月出刊。
    (36)关于芦焚并非京派而乃准左翼作家,参见笔者的文章《芦焚的“一二九”三部曲及其他——师陀作品补遗札记》,《河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37)萧乾1995年12月14日致吴福辉函,转引自吴福辉:《一尊英气勃勃的笑佛》,2009年12月30日《中华读书报》。
    (38)刘北汜:《忆朱自清先生》,《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4期。
    (39)这是朱自清1938年7月23日日记中的评语,《朱自清全集》第9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42页。
    (40)常风:《留在我心中的记忆》,《逝水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
    (41)蒋星煜的《杨振声先生会见记》(《文化先锋》第6卷第15期,1947年1月10日出刊)记述了有关情况。
    (42)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16-317页。
    (43)如杨振声有《说实话》,刊载于1934年2月3日的《大公报·文艺副刊》第39期;钱锺书有《谈交友》,刊载于《文学杂志》创刊号,1937年5月1日出刊。
    (44)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76页。
    (45)中书君(钱锺书):《评周作人的新文学源流》,《新月》第4卷第4期,1932年11月1日出刊。
    (46)中书君(钱锺书):《〈近代散文抄〉》,《新月》第4卷第7期,1933年6月1日出刊。
    (47)杨振声:《今日中国文学的责任》,《国闻周报》第11卷第1期,1934年1月1日出刊。
    (48)(49)解志熙:《别有文章出心裁——中国现代“知性散文”漫论》,《考文叙事录——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校读论丛》,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340页,第346页。
    (50)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文讯》第9卷第3期,1948年9月15日出刊。
    (51)杨振声:《文人与文章》,《新路周刊》第1卷第12期,1948年7月31日出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