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反思与重构:论诗“悟”的理性面相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文杂志》2013年7期 程小平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作为一种审美直觉,诗学范畴“悟”不仅具有感性直接的一面,还具有理性超越的特点。这是一种对所“感”事物的反思与质疑,是对既有思维定势的突破和超越,是在一种新情境中对事物对象的创造性重构和创新。这一理性特征是“悟”有别于“感”的根本之处。
    【关 键 词】悟/直觉/反思/重构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
     
    宋人以禅喻诗,好以禅悟论诗悟,遂使“悟”转化为重要的诗学范畴。今人多以审美直觉论阐释这一范畴的现代意义,从文学审美性角度看这一观点问题不大。但这种审美直觉究竟是怎样的直觉?这是一种纯粹的感性直觉(如感官知觉),还是融合理性在内的诗性直觉?研究者对于诗悟感性直接的特点论述比较深入,但对于其所含理性特点却研究不足,这是本文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今人论述“悟”,多与“感”相通;二者联系紧密,故通常合称“感悟”。有学者指出,“‘感悟’这一范畴中‘感’的限定表明,审美活动中的审美感悟是基于审美主体的直接感性参与的审美活动的基础之上。……‘悟’的获得不是依靠理性分析、抽象思辨、逻辑推理,而是必须通过一种诗性方式,从审美的感性活动中生发,并以审美的感性形式体现出来。”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感”、“悟”的联系,他归结说,“在审美感兴中引发、产生和形成的审美感悟,是以审美方式直觉领悟到宇宙、人生真谛与奥义为旨归和极致的……达到‘灵心妙悟,感而遂通’”。①和多数论者一样,“感”、“悟”被阐释为一种审美直觉。
    但显而易见,同为直觉,“感”、“悟”实际上存在着一定差别。这种差别宋人已有明确意识。《二程遗书》(卷十八)直接指出了这一点,“张旭学草书,见担夫与公主争道,又公孙大娘舞剑而后悟笔法。莫是心常思念,至此而感发否?曰:然。须是思,方有感悟处;若不思,怎生得如此?然可惜张旭留心于书,若移此心于道,何所不至?”思而有感发,方有感悟,才能悟笔法,这是对“感”、“悟”之间关系的精当阐发。朱熹则从诗学发生的角度论述了感而生思的过程,“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②“感”后有思,思而有得,发为言、诗,其实质就是“悟”。
    从理学家的阐释来看,“感”、“悟”范畴间的内在联系表现为:感而生思,思有感发,方有感悟;“感”(感发)是“思”之起点,“悟”(感悟)是“思”之结果。通过“思”,“感”、“悟”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以展示。此“思”即反思,但这种反思指向的并非西方哲学的抽象、普遍的形式范畴,不是通常理解的逻辑抽象反思,而是一种基于具体直接体验的思考。事实上,宋代理学所谓“涵泳”、“自得”、“反观”,禅学所谓“修”、“参”、“识”等内核都是这种“思”(反思)。一般所谓“悟”是“对……(某种真理)的直觉”就是从“悟”为反思结果这点上说的。质言之,“悟”是一种反思,是一种颇具理性意味的直觉,类似于胡塞尔现象学的“本质直观”;从完形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反思就是对所感之物(对象材料)的重构,对于其内在联系(所谓本质)的直觉。有学者认为“所谓感悟近乎理性直觉,或直觉的理性,但比之多了一点奇妙和超越”③,中肯地指出了“悟”涵融的理性直觉意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