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青年读者与先锋小说(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学批评》 李建周 参加讨论

    ①罗贝尔·埃斯卡皮著,于沛选编:《文学社会学——罗·埃斯卡皮文论选》,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20-121页。
    ②W.伊泽尔:《审美过程研究——阅读活动:审美响应理论》,霍桂桓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50页。
    ③王晓明:《翻译的政治——从一个侧面看80年代的翻译运动》,酒井直树等主编:《西方的幽灵与翻译的政治》,钱竞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87页。
    ④许纪霖:《我的大学年代》,《新世纪的思想地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38页。
    ⑤董小英:《大学本科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大学图书馆通讯》1984年第1期。
    ⑥上海第二医学院八一级哲学自学小组:《八一级大学生业余生活情况调查》,《当代青年研究》1983年第8期。
    ⑦潘洗尘、杨川庆:《开放在校园里的诗花》,《当代文艺思潮》1984年第3期。
    ⑧马原、朱慧:《马原:文学面前,男欢女爱不值一提》,《新周刊》第207期。
    ⑨格非:《十年一日》,《塞壬的歌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64页。
    ⑩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图书馆杂志》1989年第3期。
    (11)克洛迪娜、阿蒂亚·东福:《代际社会学》,管震湖译,北京:华龄出版社,1993年,第45页。
    (12)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8页。
    (13)刘复生:《先锋小说:改革历史的神秘化》,《天涯》2009年第4期。
    (14)李劼:《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第193页。
    (15)王蒙:《读评论文章偶记》,《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
    (16)昂利·拜尔编:《方法、批评及文学史——朗松文论选》,徐继曾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44页。
    (17)安贝托·艾柯:《悠游小说林》,俞冰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11页。
    (18)阿尔贝·蒂博代:《六说文学批评》,赵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第76页。
    (19)陈大康:《徐中玉先生和华东师大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庆祝徐中玉教授九十华诞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5页。
    (20)孤云:《文化精神的解剖学——访文学批评家张闳》,《山花》2004年第8期。
    (21)罗贝尔·埃斯卡皮著,于沛选编:《文学社会学——罗·埃斯卡皮文论选》,第100页。
    (22)毛时安:《徐中玉先生和华东师大作家群》,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庆祝徐中玉教授九十华诞文集》,第50页。
    (23)冯光廉主编:《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674页。
    (24)马克·肖勒:《技巧的探讨》,戴维·洛奇编:《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下),葛林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第32页。
    (25)洪治纲:《余华评传》,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8页。
    (26)刘继明:《我的激情时代》,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93—94页。
    (27)徐振强、马原:《关于〈冈底斯的诱惑〉的对话》,《当代作家评论》1985年第5期。
    (28)李劼:《我的理论转折》,《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
    (29)李劼:《中国当代语言革命论略》,《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
    (30)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识: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叙事》,王逢振、陈永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59页。
    (31)陈晓明:《现代主义意识的实验性催化》,《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