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的几篇小说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的几篇小说(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 赵逵夫 参加讨论

    
    狄仁杰之时的汉源县在什么地方,很多人并不清楚,而从近十年中出版的地方志看,还存在着较普遍的误解,所以这里要说一说。
    汉源县在唐代曾有两个:一个在今四川西南,隋仁寿四年(604)升汉源镇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西南大渡河中游。《元和郡县志》卷三十汉源县:“因汉川水为名。”汉川水,即今四川汉源县西北之流沙河。隋大业(605—617)初属临邛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为登州治,武德九年属雅州,武则天大足元年(701)为黎州治,唐玄宗天宝(742—755)初为洪源郡治。清代改为清泉县,1913年复名“汉源县”。然而高罗佩所作《狄公年表》于汉源县下注:“靠近京师”,则川西南汉源县显然与此不合。
    二、在今陇南,治所在今西和县(史卫东主编、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以为在今西和县西北),属同谷郡,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没入吐蕃。《大清一统志·巩昌府二》汉源废县:“《旧志》:以近西汉水源,故名。”同谷郡,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成州,治所在今上禄县(今西和县上六巷。“六”旧读如“禄”),辖今礼县、西和、成县三县地,乾元六年(758)复改为成州。唐又有同谷县,唐初为西康州治,贞观初州废,属成州。天宝初没入吐蕃。狄仁杰(630—700年)的仕宦经历在高宗(650-684)、武后(685-704)时期,此汉源县之没入吐蕃,在狄仁杰死四十多年之后。其地又在西北,则与高罗佩所写背景相合。
    今存唐乾元三年(760年)《汉源县令厅碑记》,清嘉庆十三年吴鹏翔纂《武阶备志》卷二十二收入,归于成县。光绪十二年刊吕震南纂《阶州直隶州续志》因之,收入卷三十一《艺文下》成县,俱误。近人张维《陇右金石录》将此碑记收入西和县,并按云:
    隋以上禄改仓泉县,后复为上禄,而唐初因之。肃宗时始改汉源。旧书《地理志》失载,或以不久陷吐蕃,遂致疏漏。得此《记》可补其阙。《记》为于邵所作,载于《阶州续志》。然汉源即魏南秦州之地,在今西和县境,实非旧阶州封域。《记》中“人易受赐”句,“光彩洽人”句,俱似文有微误也。
    其论极为精到。新编《成县志》照旧志收入《汉源县令厅碑记》,新编《西和县志》未收此碑记,是两误。因汉源县隶属于同谷郡或曰成州郡,《武阶备志》因旧志而误收入成县。吴鹏翔此书由邢澍指点编成,又为之作序,甚为推崇,后人因而不疑,以讹传讹。今我编《陇南金石录》已移入西和县,以纠其误。
    以此看,唐代西北的汉源县,是在今西和县境内。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说唐代汉源县在今西和境内,不等于说唐代汉源县即今之西和县。我们说古代某县即今某县,一般是说大体相当于今某县地,或主要属今某县地。古之某县,可能还包括邻近其他县之地;今之某县,在古代并不一定全属某一县。今西和地历史上曾多次分属两个县,今之西和县南部曾名“武都”,乃因系氐人发祥地,“武”字中包含了氐先民古老的神话传说。③其北部称西县(或曰属西县),“西”字乃乌入巢的象形字,正是古代传说中“崦嵫山,日入之处”的形象说明。宋金会盟中改为“西和”,乃是在“西县”的“西”字后加“和”字,非因安徽有和县而加“西”字。不在同一府道者一般不算重名,何况既因会盟和好而改地名,不会在“和”字前加“西”字,因为安徽的和县同宋金会盟无关。此亦旧释“西和”县名讹传不息之说,顺便加以纠正。
    西和在唐代其所以名“汉源”,虽然旧志有“因近西汉水源”的说法,但今人的有关论著,都并不支持此说。因为当代所有的地理历史的著作论文和所有方志中论及此,都说西汉水发源于天水西南的齐寿山。但据我的研究,这当中既存在着一些误解,一种群体性的、不自觉的“集体潜意识误解”,也有学科定义与观念上的原因。
    这里先说汉水发源处(即今西汉水源头)何以古人以为在西和的问题。
    按秦人发祥处在犬丘,当即在今礼县东部、天水市秦城区西南、西和县北部之地,而以礼县永兴、西和长道为中心(两乡镇相连,20世纪40年代以前通叫“店子上”,一个叫“上店子”,一个叫“下店子”),由西和发源的漾水同由天水发源的盐关河在永兴相会,向西,又西南折,经礼县东部,在礼县东南又入西和南部境,在仇池山东南角会洛峪河,又东会六巷河,在成县、康县之间东南流入嘉陵江。秦人看此水是在自己的活动范围之中,因而以发源于西和的漾水为正流。发源于西和的漾水有两个源头,一般认为横岭山九眼泉是其正源,四十多年以前我在何坝听老人说,何坝白草山铁古坪也是这条河的源头。2007年我就此事特别请教西北师大地理系教授、历史地理学专家王宗元先生,他说从漾水与盐关河相会之处算起,至这两条水的发源之处(漾水至白草山),长度大体相当。那么,在秦人早期的认识中和有关传说中是以发源于西和的一支为正源,不是全无道理。
    关于西汉水的发源地后来人们在认识上发生了变化,这有三个原因:
    第一,秦人东移后,对发源于西和县南部的漾水同汉水(今西汉水)的关系逐渐淡忘,相对来说,发源于天水齐寿山的这一条是秦人在陇南告别的最后一段,汉水源头,因而印象更深一些。
    第二,史籍中言西汉水发源于“天水西南”,本是指古之天水。这个天水最早在礼县以东的峁水河下游(其地有“天水湖”),后来东移至天水县西南的天水镇(也叫“小天水”)。天水治地迁至今天水市所在地是比较迟的。过去学者们都误解“天水西南”的“天水”为今之天水(天水市治地,旧天水县),这样自然就看西汉水的发源地唯齐寿山一处了。
    第三,现在世界统一的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有三条:流程唯长,流量唯大,流向与主流一致。前两条两个源头的情形一样。按第三条,则应以齐寿山为正源。所以,今天确定以齐寿山为西汉水的上源。
    第一个原因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了看法,第二个原因又为这个转变提供了事实依据,第三个原因为这个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今天确定今天水西南的齐寿山为西汉水发源地是正确的。但我这里说的是历史上人们的看法,而不是说现在。就像今天说的爱国主义同古代的爱国观念有所不同一样,我们既不能拿古人的爱国观念支配我们的认识,也不能以今天的爱国观念而否定屈原是爱国诗人。
    上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牵扯问题较多,但如不加剖析说明,读者总以为古之汉源县和今之汉源镇都名不副实,对西和的漾水流域一直保持着隆重而热闹的乞巧风俗,也不能理解。所以稍费笔墨,加以澄清。
    话说回来,高罗佩所写唐代汉源县应是同西和有关的。
    这里还得特别提一下的是高罗佩的《铁钉案》一书中,还特别写到狄仁杰的案随协陶甘曾同被害人蓝大魁生前曾玩过七巧板,他在狄仁杰查询蓝大魁被害案时讲了这一点,并取出蓝大魁送给他的七巧板,讲了他俩玩的具体过程。陶甘让蓝大魁拼一座鼓楼,很快拼出,又让拼一匹奔驰的马,也拼出;又让拼一个在公堂上跪着告状的人,也拼出;“又拼出一个喝醉了酒的衙役和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他也拼了出来”。书中并附有七巧板图与所拼四幅拼图。尤其令人称奇的是狄仁杰利用蓝大魁拼的一个猫的形象破解了杀人的凶手是谁。而七巧板活动正同西和盛行的七夕风俗和乞巧活动有关。
    由于这个原因,我想把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四篇小说介绍给读者,以助谈兴。不过,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些故事就发生在甘肃西和,也不要以为高罗佩是有意识以唐代汉源县为背景而写的,因而去考求其中所写山、湖、寺庙、道路等是否与西和地理相合。今之西和城并非唐代的汉源县治地,高罗佩也未必对西北地理十分熟悉。另外,他也有可能是就东汉水源头而言(其中说到汉源县靠近京都。唐代都城在长安),只是陕西在唐代并无叫“汉源”的地名。高罗佩可能在这一点上认识并不是十分清楚。但无论如何,这几篇小说对关心陇南文化的读者来说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