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第三种人”与左翼文学批评(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争鸣》(长春)2014年 吴述桥 参加讨论

    二、左翼文化领导权与“文艺自由”的对话
    批评家之“可恶”自然是因为他对作家作品没好话。对批评家的不满在任何时代可能都会有。也就是说,有各种各样的不满批评家的理由。20世纪30年代对批评家的批评也有很多属于这一类的情况。但对“作者之群”来说,他们所指的批评是有具体所指的。苏汶指责的是“左联”的“指导理论家”。“第三种人”对所谓“指导理论家”的不满主要在于批评家的公式主义等问题。苏汶抱怨批评家们,“规定了一种创作的方式,他们便‘不但自己这样写,并且还要号召一切人应当这样写,还要攻击不这样写的人’”⑥。苏汶的话并非完全的虚构捏造,公式主义的来源有许多种,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地去写就是其中一种。茅盾没有参加“第三种人”的论争,但在“第三种人”论争前后,他也在《东方杂志》和《申报月刊》等杂志上发表一些批评公式主义的文章,茅盾后来也说,“至于评论家,拿辩证唯物主义当作一支标尺,以此衡量作品,这是最拙劣的做法”⑦。
    “第三种人”对批评家的不满意说明他们所要求的“文艺自由”,至少最初并不只是一个文艺与阶级性关系等理论层面上的抽象概念,他们是切切实实在向批评家要“自由”。批评家何以能够给予作家们“自由”呢?虽然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批评家在政治高压之下的缝隙中顽强生存,但仍然引领了20世纪30年代文学批评。他们的文学批评实际上包含了意识形态审查的功能,其理论批评可以使左翼的意识形态诉求直接起作用于文学的领域。也即是说,左翼文学批评家是对作家作品进行意识形态审查的革命主体。这一点只要拿成仿吾和钱杏邨等批评鲁迅的文章一看就可以知道,他们批评鲁迅“落伍”,接着又要求鲁迅“跟上时代”,即要求转变作家立场,这些要求无疑执行的是意识形态审查功能。“第三种人”要求批评家给予“文艺自由”,无非是对意识形态审查不满。苏汶和戴望舒是“左联”盟员,后来同是“左联”盟员的杨邨人和韩侍桁也加入了“第三种人”行列,由他们向“左联”提出批评家与作家的问题,说明“文艺自由”最初并不只是抽象概念,而且还暴露出了当时左翼文坛所面临的意识形态诉求与作家主体表达之间的难题。
    但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来的是,“第三种人”不向实行出版审查制度的国民党要“文艺自由”,反向受到国民党审查制度严厉压迫的左翼要“自由”。这一点其实当时许多作家都指出来过。鲁迅当时也曾向“第三种人”提出过这个问题⑧。韩侍桁完全承认左翼作家“现今是在受着现统治阶级的压迫,禁锢与杀戮”的事实,但他还是坚持认为,“左翼作家们就在这样被压迫的状况中,一有刊物把持,发表意见的时候,对于所谓‘自由思想者’或所谓‘第三种人’的横暴,也是有这显然的证据”。他接着指出了问题的实质所在,认为文艺界虽然混乱,但也有一种中心思潮,而“支持或制造”这个中心思潮的就是左翼文坛,“一切的作家或是依附着它,或是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或是正面地反抗”⑨。韩侍桁的这句话绝非虚言。
    20世纪30年代指责左翼“垄断”文坛的声音并非只有“第三种人”。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作家也提出过类似的说法。一些极端的指责包括批评左翼“包办”文坛,是“文坛军阀”,对文坛实行门罗主义等等。这些指责是值得怀疑的,其背后多少都带有否定中国无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因素在内。与国民党改组派有一定联系的刊物《新垒》上有大量的这类文字,其主编李燄生激烈攻击“左联”在文坛上东征西讨,试图以党派的力量来征服文坛⑩。实际上国民党一直通过各种手段企图消灭左翼文学,在其控制和影响之下的各种报刊一方面极力唱衰左翼,另一方面攻击左翼是“文坛军阀”,在文坛大搞门罗主义。
    然而“第三种人”的批评和以上的指责有很大的不同。“第三种人”大体上还是认同无产阶级运动大方向的。他们批评左翼文坛的角度和国民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韩侍桁认为左翼文坛和国民党统治力量影响文坛的方式不一样,左翼文坛没有使用统治阶级所使用的种种残酷手段,但它“能造成一种空气,借着这种空气,窒息那不同意见的作家们的思想而使其搁笔”(11)。韩侍桁对左翼的这种指责反映了左翼文坛力量强大及其意识形态诉求的有关事实,但他立场是存在偏见的。左翼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坛的中心势力是有许多原因的。首先,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是对中国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的强有力而且无法替代的批判,这是无产阶级文化运动成为中心势力的基本前提。其次,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强大理论能力也是知识分子无法真正回避的。再者,“左联”所能够动员的力量也是一般文学社团所无法比拟的,这保证了它提出来的一些根本性的命题如“文艺大众化”和“阶级意识”等能够成为文坛的焦点。作为左翼的“同路人”作家,“第三种人”显然属于那些部分接受左翼文坛的作家,韩侍桁在文章中也承认这一点(12)。但不把以上这些根本性的因素作为考虑重点,只把左翼文坛看成文坛的一种势力,一种“空气”,觉得左翼文坛“对于那些不肯接受或部分地接受的作家们,无形中是一种压迫”(13),这种理解忽略了左翼文化运动的根本方向,还没有从根本上把握住革命主体与“同路人”之间关系紧张的实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