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晋宋风致与雅人情怀——姜夔的生活模式与文化品格(8)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史哲》2014年第1期 张宏生 参加讨论
  
    注释:
    [1]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引姜夔《自叙》,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11页。
    [2]陈郁:《藏一话腴》内编卷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48页。
    [3]孙维城:《“晋宋人物”与姜夔其人其词》,《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
    [4]赵晓岚:《也谈“晋宋人物”、“文化人格”及姜夔》,《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
    [5]张元干:《跋米元章下蜀江山图》、《苏养直诗帖跋尾六篇》,《芦川归来集》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69、176页。
    [6]汪藻:《鲍吏部集序》,《浮溪集》卷十七,《丛书集成初编》第1958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96页。
    [7]杨万里:《石湖先生大资参政范公文集序》,《诚斋集》卷八十二,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江阴缪氏艺风堂藏影宋钞本,1929年,第681页。
    [8]杨万里:《王叔雅墓志铭》,《诚斋集》卷一二七,第1160页。
    [9]胡仔:《苕溪漁隐丛话》前集卷三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8页。
    [10]包恢:《敝帚稿略》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59—760页。
    [11]当然,宋人也有认为陶渊明高于“晋宋人物”者,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三十四记载朱熹的意见:“晋宋间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渊明却真个是能不要,此其所以高于晋宋人也。”(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874页)这个意见也被明清一些人所接受,如明代王樵《方麓集》卷二《许龙山七十寿序》云:“渊明之见道忘物,所以能适其适,而独髙于晋宋人物者也。”(《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85册,第150页)清代阎若璩《潜邱札记》卷一引朱熹之言后,感叹道:“呜呼,此可谓深得渊明之心者矣!“《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59册,第384页)按,孙维城教授在其文章中,也提到了陶渊明,不过并没有就此角度进一步展开论述。他认为陈正敏所指出的“晋宋之间,一人而已”,是把陶渊明与晋宋人物相剥离,事实上,所谓“一人”,或可作“第一人”解,这一点,从宋代其他论述晋宋人物者往往将陶渊明包含进去来看,也可以得到旁证。
    [12]刘义庆著,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周祖谟等整理:《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43页。
    [13]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151页。
    [14]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953页。
    [15]黄庭坚:《赠高子勉四首》之四,《山谷集·内集》卷十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13册,第94页。
    [16]范温:《范温诗话》,吴文治:《宋诗话全编》第2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261页。
    [17]姜夔撰,夏承焘校辑:《白石诗词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3—19页。
    [18]孙玄常引陈思《白石年谱》语,《姜白石诗集笺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17页。按,孙氏也指出陈思所云有时间上的错误,但这并不影响其以雪进行结构的论述。
    [19]危稹:《巽斋小集》,《江湖小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57册,第4 8 7 — 4 8 8页。
    [20]姜夔撰,夏承焘校辑:《白石诗词集》.第33—35页。
    [21]按,张羽《白石道人传》曾记载:“参政张岩欲辟为属官,夔不就,曰:‘昔张平甫早欲为夔营之,夔辞不愿。今老又病矣,不能也。’”这一段不知有何根据,夏承焘先生曾经怀疑,此传出自姜夔的后人,是为姜夔干谒之事,曲为之说。见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注》之《行实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97页。
    [22]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引,第211— 212页。
    [23]这种现象,北宋就开始有了,如《宋史·邵雍传》:“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宋史·刘恕传》所记载的,是刘氏“家素贫,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颖,悉封还之”。司马光强行馈遗之举,让我们看到,宋代好士之风是多么浓厚。另一个例子是傅尧俞与陈师道,据《宋史·陈师道传》记载:“师道高介有节,安贫乐道。……游京师逾年,未尝一至贵人之门。傅尧俞欲识之……知其贫,怀金欲为馈,比至,听其论议,益敬畏不敢出。”傅氏欲主动对陈师道有所馈遗,却慑于陈的气度不敢拿出来,也可见出宋代的好士之风。以上见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2726 —12727、13118—13120、13115页。
    [24]方回评戴复古《寄寻梅》说:“庆元、嘉定以来,乃有诗人为谒客者。龙洲刘过改之之徒,不一其人,石屏亦其一也。相率成风,至不务举子业。干求一二要路之书为介,谓之‘阔匾’,副以诗篇,动获数千缗以至万缗。”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合肥:黄山书社,1994年,第500页。
    [25]杨万里:《诚斋集》卷二十二,第207页。
    [26]姜夔撰,夏承焘校辑:《白石诗词集》,第26页。
    [27]徐坚等:《初学记》卷二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652页。
    [28]徐釚辑:《本事诗·高逸》,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5页。
    [29]姜夔撰,夏承焘校辑:《白石诗词集》,第127页。
    [30]陆友仁:《研北杂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6册,第605页。
    [31]张炎:《词源》,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59、261、266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