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晋宋风致与雅人情怀——姜夔的生活模式与文化品格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史哲》2014年第1期 张宏生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虽然姜夔的生活方式与其他江湖诗人大致相似,但世人对他的评价往往较为正面,许之为具有晋宋风致。这一概念的内涵,在宋代特定的语境中,大致是指一个人具有超越的风神气度。姜夔一生漂泊江湖,依附别人而过。不过,他在这种生活中,却又有自己的追求和分寸,看重人格的独立和平等的交往,具有脱略外在的内心追求,从而在俗的生活氛围中,保持了心灵的距离,创造了雅的意韵。而他的咏物词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善于调动时空的距离,与其心灵追求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姜夔的生活方式和心灵追求是宋代文人化与世俗化相结合的产物,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姜夔;晋宋风致;江湖诗人;干谒;清雅
    作者简介:张宏生,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
     
    一、 问题的提出
    在南宋中后期,以国都临安为中心,聚集着一大批江湖诗人。这些诗人被繁华的都市生活所吸引,以诗歌作为行谒的工具,长期游走于达官贵人之门,形成南宋社会的一道非常奇特的景观。由于在历史上,诗的地位一直非常高,从注重气节的角度看,谒客的行为,并不被文化传统所认可,所以,对于这些江湖诗人,历来总体上的评价并不高。这大致上是一个从为人到为诗而设立的评估取向,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江湖诗人生活模式及生活精神的否定。
    然而,作为江湖诗人中最有成就者之一,姜夔的生活精神却得到了人们赞扬,被称之为“晋宋人物”(或类似的称呼)。这个称呼,先见之于姜夔的好朋友,同时也是他依附的主要对象之一的范成大,后见之于时代稍晚的陈郁。兹列举二人的说法如下:

   
    参政范公以为翰墨人品,皆似晋宋间之雅士。[1]
    白石道人姜尧章气貌若不胜衣,而笔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史翰墨之藏,充栋汗牛。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2]
    在宋代文化的语境中,“晋宋雅士”或“晋宋间人”以及“晋宋人物”等称呼,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评价或有不同,不过作为褒义词表示称赞者,进入南宋后似乎更多。但事实上,从生活模式上看,姜夔与其他江湖诗人也许并无太大分别。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评价呢?关于这个问题,孙维城和赵晓岚两教授曾作过一定的讨论,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观点。如关于姜夔作为“晋宋人物”所体现的内涵,孙维城先生认为,晋宋之际“实质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这是自我价值被发现被肯定的时代。外在的功业退居第二位,首先是肯定自我的人格,自我的价值,自我的意识,自我的情感。他们风神潇洒,飘逸不群,这种洒脱的襟期来源于玄学的深思。而精神人格的大解放大自由又具体表现为晋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3]。进而从山水和爱情两个方面分析了姜夔的作品,从中揭示他的人格:“这种文化人格以晋宋人物为底色,而又染上了封建后期的人文色彩。精神上的大解放与思想上的大自由是士大夫文化人格的核心,具体表现为向内挖掘出自我的深情,使人性不至异化;向外深入了自然,不仅以之作为观赏对象,而且作为安置疲惫生命与心灵的故乡热土。”在姜夔“纵情山水、深情绵邈与狷洁清冷的背后,我们聆听到后期士大夫追求精神自由、渴望宁静淡泊的心声”。赵晓岚不同意孙维城对“晋宋人物”概念的论定,认为无论是“向外”,还是“向内”,姜与晋宋人物都不同,他的为人和为词,与晋宋之“狷”和“雅”也不同。“姜夔给人以‘晋宋人物’的印象,主要是在于其外貌、风度、气质及出众的才华、终身未仕的经历”,“尽管他也显示出晋宋雅士那‘飘逸不群’的风度和‘狷洁清冷’的气质,但在本质情性上,在思维方式上,却是他那长期浸淫着的儒家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4]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涉及到一些概念,往往比较含糊,语境不同,内涵也可能不同,读者自可作见仁见智的不同理解。赵文认为姜夔的主要文化精神还是儒家的,这一点,肯定是姜夔身上很重要的色彩之一,不过,与本文所要集中讨论的问题无关,因此存而不论;孙文从精神人格上立论,联系姜夔的词作,讨论其文化精神,而抉出狷洁和雅致,确是姜夔身上的重要特征。一般来说,人们在讨论晋宋文学文化时,所总结的诸如旷达超脱、高雅萧散等,都能不同程度地在姜夔身上找到呼应。不过,以往在这方面的论说往往过于宏观,如何从姜夔特定的身世人格及其与所属阶层、群体的关系来发掘其文化精神的意义,还要作进一步思考。因此,本文拟联系姜夔本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以及他与其他江湖游士的区别,还有他的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与这一概念相关的一些因素,对所谓“晋宋人物”作更为明确的指认,更为具体的说明,并借此管窥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