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舒芜的转变:新的沉迷和误会(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鲁迅研究月刊 钱理群 参加讨论

    舒芜说:“进入了改造者的行列,这就和我所有的朋友解放后的处境都不同,决定了我解放后的道路”。(56)——这确实是决定了舒芜以后的道路的;而且,在我看来,这也正是舒芜的问题所在。
    首先,客观地看当年广西中共领导对舒芜的安排,虽然给了他许多的头衔,但都是副职,在中国的体制下,其职权都是有限的,即使让他当了南宁中学的校长,但也还是有党的书记管着的。再看让他做的事情,据舒芜自己说,他整天“忙于各种讲话、播音、作报告、起草宣传提纲”,无非是“作出种种响应、拥护、申讨、号召等政治性的表态,什么开幕式、闭幕式、合影留念这类事情,整天迎来送往”。这就清楚地表明,中共当局是把舒芜当看作“统战对象”来使用的,他的功能、作用就是鲁迅当年所尖锐指出的:“同意”(作“拥护”的政治表态)与“解释”(作报告,写文章来说明党的政策的真理性),“宣传”和“做戏”。连舒芜自己都有“逐渐变成一个小政客”的“无聊”感。(57)当时还是他的朋友的绿原则看得更清楚,他提醒舒芜:“不要流为‘民主人士’”。(58)这是点出了问题的实质的:舒芜的实际地位就是一个“民主人士”,也即毛泽东所说的“民主分子”,是党“团结,利用和改造”的对象。应该说,舒芜内心不是没有矛盾:他骨子里还是一个读书人,他知道自己的最好岗位,是教书,写作,因此他时有离去之意。但他不但满意于,甚至得意于这样的受重用,而且产生一个幻觉:他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处于“改造者”的地位。这样,舒芜的客观地位和他的主观认定和想象,就出现了巨大的反差,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更是一种精神的迷乱。
    这背后或许也还隐含着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晚年的舒芜和程千帆之间曾就“理力论”有过一个重要讨论。舒芜认为,建国伊始,“当时信众,无不自以为所信者科学,所循者规律,故艰难险阻而不辞,摩顶放踵而不悔”,“或亦正以此故,其以理运力之机,遂难觉察”,“自顾以此纯粹之心,迎接解放,坚信一切皆是‘理’的胜利,一切皆是‘理’的流行,汲汲于湔误从真,而不自知已舍理从力”。(59)这里的关键是“舍理从力”:当舒芜自以为成了党的“政治思想干部”时,就已经不知不觉地“舍理从力”。舒芜直到晚年才醒悟到:“理想”(“理”)一旦和“权力”(“力”)结合,就是走向灾难的迷误的开始,“与权力结合起来的理想主义才可怕”。(60)
    而以“权力者”自居,也就必然以“改造者”自居,对于舒芜可以说是更为致命的。他由此产生了一个更大的幻觉:不仅党和党的干部是真理的化身,而且他自己(当然是向党投降,转变以后的自己)也是真理的掌握者和宣示者。这样的“自己和党、真理一体化”的主观感觉,在实际生活的层面,就意味着自我和党的利益的一致性,一方面,在党的信任中获得个人的满足感;另一面,跟着党,政治上就不会犯错误——这其实正是党对知识分子恩威并重的政策在舒芜心理上的反应:他从未摆脱过从接触党内斗争那一天起就产生的恐惧感,舒芜最担心的就是政治上犯错误,党对他的任何信任的表示都会引起他的强烈反应,原因也在于使他能够产生政治上的安全感。这样,对党的依附,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利益的依附,即所谓和党休戚与共,维护党,就是维护真理,也就是维护自己(精神的安全,荣誉,地位,物质的利益等等),这都是密切关联的。这就连带产生两个方面的观念和效果,一是“一切交给党”,在党的面前应无任何保留,另一就是“自觉地站在党的立场,用党的眼光看待与对待一切”,用舒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切“从领导者的角度看,就是从真理的角度看”。(61)
    于是,就有了舒芜所说的“新的思维方式”:一切“用毛泽东思想来看,站在改造者的立场来看,从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角度来看”。(62)——应该说,正是这“三看”新思维,决定了此后舒芜在检查自己,处理和胡风及其朋友的关系时的基本立场、态度与方法,后来产生的他自己也完全没有料到的严重后果已经孕育其中了。
    舒芜如此以改造者自居,热衷于“社会政治活动家”的地位,喜欢从政治、组织领导的角度看问题,不仅是他思维方式的迷误,也暴露了他思想性格上的某些弱点,即政治上的虚荣心和表现欲。绿原曾经转述了一位“和舒芜共事多年的老专家”对舒芜的一个观察:“他的弱点就是政治上的表现欲,每逢什么运动初起,他都表现出惊人的敏感,不论是批判别人,还是检讨自己都跑到了别人前头,似乎总是胜人一筹;然而,结果却往往超出了实际需要的限度,难免还伤害了别人。但说他成心要害人,倒也未必是他的本意”。(63)客观地说,作为个人,在思想性格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弱点,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中国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一旦被利用,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也是必须正视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