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新出墓志与《丹阳集》诗人考辨(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杨琼/胡可先 参加讨论

    三、《包陈墓志》与包融事迹
    包融是《丹阳集》中第一位作者,也应该是年岁较长者。《旧唐书·贺知章传》载:“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兖州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26]卷190可知包融早在神龙中就与越州贺知章、扬州张若虚、苏州张旭合称为“吴中四士”。融有二子,包何、包佶,皆有诗名,世称“二包”。然史籍对包融父子记载甚少,我们无法详知其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活动,在此,笔者试图通过《包陈墓志》及一些零碎的史料,对诗人包融的官职、其与宰相张九龄的交游及其文学世家作一番考索。
    (一)包融之官职
    关于包融之官职,《新唐书·艺文志》云:“(包融)润州延陵人,历大理司直。”[1]卷60《嘉定镇江志》云:“包融,延陵人,历大理寺(司)直,集贤院学士。”[25]卷18《唐诗纪事》包融条:“融,润州延陵人,历大理司直。”[34]卷24又贺知章条:“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34]卷17《全唐诗》包融小传:“张九龄引(包融)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10]卷114《嘉泰吴兴志》:“包融,吴兴人,制举擢第,有才名,官至集贤院学士。”[35]卷16《万姓统谱》:“包融,吴兴人,有才名,制科擢第,官至集贤学士。”[36]卷31权德舆有《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诗自注:“王父古(故)羽林郎录事府君与席文公建侯友善,又与苏司业源明、包著作融为文章之友。”[10]卷322
    以上史料透露出包融生平事迹的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制举擢第,二是受张九龄引荐入仕,其仕历则有集贤殿学士、大理司直、著作郎等。新出土张贾所撰《国子祭酒致仕包府君(陈)墓志铭并序》云:“大父融,蕴江山之秀,以文藻知名。开元末,相国曲江公将所赏异,引为集贤殿学士、大理司直,赠秘书监。”[6]2012为我们进一步考证包融的生平事迹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线索。
    1.集贤直学士
    无论是墓志还是传世文献记载,包融的仕历与一代名相张九龄密切相关。但二者的记载也颇有歧异:传世文献记载张九龄引荐包融为怀州司户,而墓志记载张九龄引荐包融为集贤学士。其实,这两者都有错误。据《新唐书·百官志》:“(开元)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1]卷47包融官终大理司直,为从六品上官,故只能为“直学士”。其时张九龄曾任集贤院学士、知院事,故能辟召包融为集贤院直学士。《旧唐书·张九龄传》:“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26]卷99张说于开元十八年去世,开元十九年,张九龄拜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开元二十一年为相,二十四年罢相。推知包融受张九龄引荐为集贤院直学士应不早于开元十九年,且在开元二十四年之前。
    2.怀州司户与越州户曹
    包融为集贤殿直学士之前,曾经历过两任地方幕僚。一是怀州司户。担任怀州司户的记载,前引传世文献均有所述,惟有“司户”和“司马”的差异。孟浩然有《宴包二融宅》诗云:“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10]卷159从诗意来看,当时包融宅应在洛水边,又云其“休沐归”,可见应有官职。怀州靠近洛阳,在洛水边置别业可能性较大,此诗很可能作于包融任怀州司户之时。二是越州户曹。其担任越州户曹参军,见于孟浩然《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诗中。又孟浩然有《自洛之越》诗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10]卷160这首诗陈贻?{先生《孟浩然事迹考辨》考订作于开元十八年。[37]40实则上,由孟浩然诗中表现的由洛之越的行踪,与包融由怀州司户转任越州户曹仕历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孟浩然有《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题中“越府包户曹”,当即包融。诗云:?“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10]卷159其口吻应是首次游越时所作。浩然还有《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诗云:“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10]卷160学者一般认为题中包、贺二公为包融和与之齐名的贺朝。刘文忠《孟浩然年谱》考证此二诗作于开元十九年春天。可从。其时孟浩然与山阴崔国辅、包融、贺朝游镜湖、耶溪和云门寺。
    3.大理司直
    包融终官当为大理司直。吕玉华认为《丹阳集》18名诗人,除包融与储光羲外均注明了官职,其所注官职均为编集时身份,包融无官职则说明其在编集时已下世,名望不显,故不再署任何职衔。结合其余几人的官职和仕历可推知《丹阳集》编纂时间为开元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间[4]99-100。按,吕玉华之说值得商榷。盖唐人于已经下世之人,惯例称其终官或赠官。据梁肃《秘书监包府君集序》:“烈考集贤院学士、大理司直、赠秘书监讳融……实以文藻名扬于开元中。”[16]卷518《新唐书·包佶传》:“佶字幼正,润州延陵人。父融,集贤院学士。……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1]卷149是包融既官从六品上之大理司直,又名扬于上京,则非名之不显者。只是《丹阳集》19位诗人中,只有最前两位包融和储光羲未称官职,其他17位都称官职,盖因《新唐书·艺文志》此条以《包融诗》立目,又因储光羲声名更大,二人又同为延陵人,故叙述时并称而略去官职不叙。这种推定与吕玉华先生的结论正好相反。再根据陈尚君先生的考证,《丹阳集》所载的18位诗人,生卒年和事迹可考者,绝大多数是在世的诗人。参以《新唐书·艺文志》对于编集时尚未有官职的张彦雄和张潮,都称“处士”,我们没有理由仅根据《新唐书·艺文志》没有署明官职的包融和储光羲,就称他们或是下世,或是退隐。
    (二)包融之文学世家
    唐代三百年间,不仅有兄弟皆以诗驰名的现象,父子均擅文学创作者亦不乏其人,包氏父子即是一例。包融,“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10]卷114;子包何、包佶,“俱以诗鸣,时称二包”[38]卷3。梁肃《秘书监包府君集序》云:“有唐故秘书监丹阳公包氏讳佶,字幼正。烈考集贤院学士,大理司直,赠秘书监讳融,实以文藻,盛名扬于开元中。洎公与兄起居何,又世其业,竞爽于天宝之后,一动一静,必形于文辞,由是议者称为‘二包’。孝友之美,闻于天下。拟诸孔门,则何居德行,公居政事,而偕以文为主,不其伟叹。”[16]卷518宋陈应行《吟窗杂录》所载《历代吟谱》,将包融、包何、包佶父子三人置于一处选录其诗并加以评价,称包融:“与储光羲等十八人皆有诗名。诗曰:‘春梦随我心,摇荡逐君去。’又诗:‘荒台森莱荆札,朦胧无上语。’殷璠称之曰:‘融诗青幽语奇,颇多剪刻。’包何,字幼嗣,与佶齐名,世称‘二包’。包佶,字幼正,有《对酒赠故人诗》曰:‘扶起离披菊,霜寒喜重开。’”[24]卷24也是对其文学世家的认定和弘扬。
    包融,为“吴中四士”之一,又与万齐融、贺朝、邢巨齐名,“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26]卷190。《包陈墓志》谓包融:“蕴江山之秀,以文藻知名。”[6]2012包融诗《全唐诗》共存8首,《全唐诗续补遗》补二首。据《吟窗杂录》所载,殷璠《丹阳集》存包融诗2首,乃《送国子张主簿》和《阮公啸台》。殷璠评包融诗曰:“融诗青(情)幽语奇,颇多剪刻。”[24]卷24融有二子:包何、包佶。
    包何,字幼嗣,“与弟佶,俱以诗鸣,时称‘二包’。天宝七年,杨誉榜及第。曾师事孟浩然,授格法,与李嘉祐相友善,大历中仕终起居舍人。诗传者可数,盖流离世故,卒多素辞,大播芳名,亦当时望族也。”[38]卷3这是对包何较为详细的记载以及对其诗歌著作的评价。《直斋书录解题》“《窦拾遗集》1卷”条下称:“唐左拾遗窦叔向撰,包何为序。”[39]卷19该书亦载《包何诗》1卷,《全唐诗》存包何诗1卷,共19首。同时诗人与包何酬赠者,有钱起《送包何东游》、《闲居寄包何》。
    包佶,字幼正,“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也,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及荣利。卒,封丹阳郡公。有诗集行于世。”[38]卷3新出土《郭晞墓志》:“尝与吏部侍郎李纾、秘书监包佶,弦觞风月,追方外之契。”[40]225《旧唐书·路恕传》的记载:“自贞元初李纾、包佶辈迄于元和末,仅四十年,朝之名卿,咸从之游,高歌纵酒,不屑外虑,未尝问家事,人亦以和易称之。”[26]卷122可见包佶在贞元之后数十年间的文坛地位。包佶诗歌《全唐诗》尚存36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