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略论“五四”文学中的海洋书写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彭松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五四”时期,“海洋”作为一个承载着现代意识、世界想象和生命觉悟的特殊意象大量涌入中国文学,深刻改变了现代中国人的文化想象和世界认识,持续生发出一种新的生命气质和文化精神。在“五四”文学的海洋书写中,海洋成为现代理想灌注的新自然,成为凝结着世界图景崭新体验的异时空,其中洋溢着自我生命表达的“动”的精神。而对这现代文明转型中生发的海洋精神的深层读解,却长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缺。
    【关 键 词】海洋精神/新自然/异时空/“动”的精神
    【作者简介】彭松,文学博士,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
     
    在传统中国,“海”是环绕中土神州、渺茫难征的边缘“他者”,是覆挂在文明中心四围、浩荡无涯的“无知之幕”,是“蓬莱仙怪”和“镜花奇缘”幻变的想象之域。晚清时期“风从海上来”,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击碎了天朝中心的凝定幻觉,在世界图景的急剧变动之中,开始孕育一种现代性的深刻变革。这时期《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勾勒了新的世界地理版图,“只身东海挟风雷”①的人生志途给了国人真实的海洋经历,并有了“茫茫烟水着浮生”②的新型人生体验。然而,“海洋”作为一个承载着现代意识、世界想象和生命觉悟的特殊意象大量涌入中国文学,深刻变构了现代中国人文化想象和世界感知的深层图景,并且持续生发出一种新的生命气质和文化精神,则应当始于“五四”。正是在“五四”文学中,这激情一代站在中国和世界交接线上的那种临界感受,那种向着新世界发言的自信而焦虑的冲动,那种情感丰溢到漫出的欣悦而迷乱的状态,使得“大海”脱出了旧的物象之限,成为宏大的时代精神对应和建构的对象,成为某种生命理想投射的焦点和文化精神生发的广域。郭沫若、冰心、庐隐、徐志摩、许地山、郁达夫、杨振声乃至鲁迅等人,这时对于“海洋”形貌各异的书写,在深层意义上共同体现了一种新的精神、一种丰富而多维的“共名”。
    可以说,海洋是中国现代性发生的契机,是文明转型的方向,是现代意识建构的向度。现代中国人面向海洋构想和形塑了新的自我:一个充满现代感受和世界意识的主体。如果忽略现代中国的海洋精神,忽视现代文学中关于海洋的斑斓言说,就不可能拼合出现代中国完整的精神图景,不能真正释解这一场文明转型的内在密码,而长期以来学界对于现代中国的海洋文学缺乏全面关注,或者仅限于对个别作家笔下的海洋意象作些阐释,或者将海洋作为一种边缘的文学景观加以理解,这就需要重新读解现代文学中的海洋书写,并从中探寻其精神生发的内涵和意识变迁的轨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