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汉代“论”体的演变及其文化意味(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 李春青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刘熙《释名·释典艺》云:“《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刘熙是后汉的经学家,其训释词语的方法是有名的“因声求义”,即所谓“声训”,本就是一种存在严重缺陷的训诂方法,再加上他又往往从经学角度出发,有这两条限制,这就使其释义难免显得牵强。
    ②章太炎:《文学总略》,见傅杰编校:《章太炎学术史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48页。
    ③参见庞慧:《〈吕氏春秋〉对社会秩序的理解与构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上篇第二章。
    ④关于“书论”,以往论者大都将其理解为“书”与“论”两种文体,理由是“奏议”“铭诔”“诗赋”等都是两种文体,如此方成“四科八体”之说。其实曹丕这里是就“类”而言的,似不必区分过细,而且曹丕只说“四科”,并未说“八体”。“雅”、“实”、“理”、“丽”乃是四类文体之不同特征。“书论”可以理解为“论”之体,理由有二:一者王充、桓范等人都在“论”的意义上使用过“书论”这个词;二者如果认为这里的“书”是单独一种文体,那么应该包含“书牍”在内,而书牍之作,大都并不具备“理”之特征,难以于“论”并列为一类。而如果把“书”理解为“上书”之书,则与“奏议”重复了。
    ⑤章太炎:《论式》,见傅杰编校:《章太炎学术史论集》,第51页。
    ⑥《后汉书·儒林传》载:“自光武中年以后,干戈稍戢,专事经学,自是其风世笃焉。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聚横塾者,盖布之于邦域矣。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讹杂。至有分争王庭,树朋私里,繁其章条,穿求崖穴,以合一家之说。”
    ⑦佚名:《中论序》,见《四部丛刊》影印本《中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