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侗台语民族祈雨仪式的口头叙事隐喻──以壮族英雄史诗《布伯》和泰国东北部神话《青蛙神的故事》的比较为例(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文学网 李斯颖 参加讨论

    三、《布伯》与《青蛙神的故事》的共同母题与仪式背景
    通过以上的罗列和归纳,不难看出史诗《布伯》的第一部分与《青蛙神的故事》在内容上极其相似。在此可以列出表格进行对比:
    
    从内容上来看,干旱的起因相同,干旱所引起的斗争过程相似,但结果却不太一样。布伯被洪水淹死,标志着人间斗雷战争的失败。在有的版本中,布伯的红心变成了天上的启明星。[5]史诗《布伯》的第二段叙述是中国西南部常见的洪水兄妹婚神话,虽然这一神话母题在东南亚也十分常见,但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却没有和《青蛙神的故事》结合在一起。
    从两个叙事第一个共同母题可以看出,“天界不满人间的献祭,不降雨”,与仪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时候,无论是壮族还是泰国东北部侗台语民族的先民,他们都已经拥有了特定的神灵观念,对掌管着人间雨水的天界神祇保持了一定的崇拜与敬畏之感。这种崇拜与敬畏,其根源是侗台语族先民历史悠久的稻作生产传统。只有在人工栽培水稻、相对稳定地在某些地区进行农事生产之后,他们对于雨水的渴望才会变得具体而现实,显得迫切起来。没有雨水,水稻无法生长,人们就会缺乏稻米充饥。人们不但从早期自然崇拜的观念出发,想象出了天上的神祇,还向他们献祭,采取相关的仪式来表达自己的敬意,以祈求他们定期降雨,护佑稻禾的生长。也许一开始,这个神只是“天”,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壮族的雷神与泰东北恬神概念逐渐形成,并具有了生动的形象。
    两个叙事中的其他共同情节,“天界与人间的第一轮斗争”、“天界与人间的斗法,以天界的失败而告终”也具有十足的仪式感。叙事中并没有描绘残忍的厮杀、流血的场面,但却是通过聪明的手法来化劣势为优势,并通过变形的斗争来制服天神,显得喜感十足。在每一种变形中,都体现了“一物降一物”的辩证法思想,展示的是民族生活中的智慧力量。这种虚拟的斗争和变形,在各民族的仪式活动中常常出现,它也是人类“模拟巫术”的一种展示。侗台语族先民试图通过咒语等多方面的巫术努力,去与神祇相沟通,让神祇为人间的生产服务。正如《神话思维》一书所指出的,“巫术咒语支配自然,咒语可以改变自然存在及其过程的固有规则:‘谶语或铭刻能够引出光明。’并且咒语还对神祇施加无限的威力,迫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意愿。”[6]以上的共同母题,是对早期人类试图控制自然力量、达成自身愿望的一个生动的仪式展现。
    因此,从这两个叙事的共同情节,可以回溯早期侗台语族群早期的神话与仪式关系。“基本的神话宗教情感的真正的客观化不是在众神的赤裸裸的偶像中,而是在敬奉神祇的祭祀中,因为祭祀是人们与神祇的主动关系。在祭祀中,不是间接地表现和描绘神性;相反,是对神性施加直接的影响。”在早期干旱缺水的状态下,侗台语族先民通过对天神的祭祀来试图获得雨水,并运用各种可能的巫术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从根本上说,布伯也是一个“师公”的投影,而“青蛙神”已然具有了为人类代言的神祇身份,而不仅仅是动物本身。整个神话描绘的是一场为了获得雨水的热烈而恳切的巫术仪式,人们以灼灼有据的语言向天神诉说人间如火似焚的干旱,并祈求获得天神的同情与通达。在仪式上,巫师还要达成对天神的有效指令,即通过若干的“斗法”来表现自己的特殊能力,实现人类对自然的操控。正如著名神话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所述:“绝大多数神话主题起源于一种祭祀的直觉,而不是起源于自然过程。这些主题并不追溯到物质性事物或事件,但追溯到人的一项活动,明确地表现在这些神话主题中的正是这种活动。”[7]这种情形也展示在本文所展示的两篇叙事中,尽管一篇以史诗的形式出现,一篇以叙事体神话的形式出现,但形式在此并不成为将二者联系起来的障碍。正是由于侗台语族先民早期具有形象感、联想丰富的祈雨仪式,才铸就了壮族和泰东北的这两则叙事,其中的共同叙事内容,是对仪式过程的再现,是对历史记忆的隐秘保留。
    由此,又可以看到神话、史诗等人类早期口头叙事与仪式之间的张力。在一开始,《布伯》、《青蛙神的故事》的原初形态与描绘和阐释仪式、增添仪式气氛、增强集体情感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它们的叙述也许比现在我们看到的文本要简单得多,并且与仪式之间的直接关联更为凸显。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布伯》还是《青蛙神的故事》,都增添了比仪式现场本身要丰富得多的内容,其内涵也更为丰富,呈现出可以脱离仪式而存在的一种独立叙述。如《布伯》添加了洪水神话、兄妹婚的情节,在民间以散体形式流传。《青蛙神的故事》从表面上看来已经发展为单独解释人们放射芒飞原因的文本,与祭祀仪式的直接关联已经丧失。由于泰东北过芒飞节的侗台语民族已经改信小乘佛教,在芒飞节期间只会到佛寺赕佛、请和尚送佛经,祈求佛祖护佑,向恬神举行的祭祀仪式都已经消亡。神话、史诗等口头传统远离了他们最初依附的仪式之后,并没有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相反地,它们与更广阔的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获得了独立的意义和新的生存空间,并继续对民众的信仰塑造、精神诉求等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