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关注史诗认知的数字化运用(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马克·本德尔 参加讨论

    图片、视频的有目的搜集与保护
    著名的芬兰民俗学家和史诗研究专家劳里·航柯提出了口头史诗的“文本化过程”,从“传统群组”里形成的口头叙事,继续由讲述者学习并表演,并为讲述者的听众所接受。某种情况下,听众中包括一些民俗学家和民族志学者,他们把史诗的讲述本印刷出来,或者像现在一样,制作为数字媒介,有目的的数字和其他图像、视频搜集也可以看作后期文本化和接受过程的部分阶段。
    提供史诗文本和举证材料可以有多种方式,至少包括三种主要的呈现方式:1.传统书面印刷书籍格式:文本、注释和图像;2.各种数字格式:电子文本、电子注释、图像、视频、超文本链接及交互式使用;3.杂合型:印刷书籍、光盘、网页及交互式使用(可以随时由众多的编辑者增加材料的维基格式)。
    史诗项目的数字图像准备和布置过程基本上包括如下步骤(其他研究者可能有不同的观点):1.史诗中物质意象的认定。这可以是“已知的”意象,也可以是“待知的”、“模糊”的意象。2.从田野或私人、博物馆、在线网站等搜集“已知意象”的照片/数字图像进行存档。3.尝试从田野(其他)资源中、从当地传承人、当地博物馆等阐释清楚“待知意象”。4.创立图像库/数据库,包括图像和举证评论。5.将图像与文本平行布置,适当增加评论。6.为视觉困难的用户提供适当的图像语音说明。
    当然,这些步骤包含许多过程,诸如搜集、誊写、翻译、为出版而编辑以及为不同听众表演的编辑。资金资助和人员配备也是关键问题。就意义生成和阐释而言,重要的步骤还包括以注释、照片、视频和附加的评注等形式整理和提供举证材料。当然,如果文本是以互动方式呈现,还包括持续的信息输入与升级。建立“图像库”或者网上数字照片和视频数据库,以处理、理解和交流史诗物质层面的事项,达到 “一图胜千言”的效果。这些技术问题还包括创立满意的“有意义”的文本平台/网络项目。这些项目包括预设的听众、图像的文本索引、培训熟练掌握史诗文化习语以及文化意象的人员。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运用先进技术来进行有目的地搜集图像和传统知识,以对史诗文本和文化事项进行举证的时代。然而,由于口头传统/史诗和传承人“正从眼皮底下”日渐消亡,这一任务成为当务之急。可能的情况是,增修版文本能够吸引学者观众,为其他社会人士提供资源,激发对史诗传统的兴趣。如果我们继续探索,会发现这种可能性在不断加强。系列图像举证的数字文本成果,进一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技术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格式化倾向越来越重。这就需要我们选择一种能够通向未来技术媒介的意义生成形式,以及开展项目的保障和人员培训问题。当然由于技术发展,合作和分享的机会也在增加。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加强合作,在研究中更充分地利用数字图像。
    (作者单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译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