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中华多民族文学的交融范畴(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 吴刚 参加讨论

    
    
    中华多民族文学的局部交融,直至今日依然广泛存在。比如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毗邻在内蒙古东北部,他们的文学直至今天,依然存在着在这个区域内的互相交融现象。当然,他们的文学也是开放的文学,不过,他们的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更紧密一些,因此,从全国来看,这是局部区域交融。这种文学现象在其他民族地区也都广泛存在。
    对于中华多民族文学的整体交融,在当今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很容易达到。随着民族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文学都与外界保持着广泛的交流,各民族文学的整体交融日益增强。中华多民族文学的整体交融是各民族文学的共同利益,也是各民族文学的发展方向。只有充分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学传统,才会令自己民族文学永葆生机。
    要达到中华多民族文学的整体交融,必须走多民族文学融合道路,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文学的融合。中华“多元一体”的格局同样是中华多民族文学中的理想。文学的“多元”,既是指各个民族的文学,也指单一民族文学因吸收了多个民族的文学而形成了养料上的“多元”;文学中的“一体”,既指各单一民族文学都属中华文学,也指中华文学是各民族文学融合的结晶。中华多民族文学无论怎样彼此“交融”,它都是“多元一体”。因此说,文学的局部交融与整体交融既会促进各民族文学的多元局面,也会促进中华多民族“一体”局面,最终会促进中华多民族文学“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注释:
    ①在东北地区,有早期的红山文化,大草原有细石器文化;黄河流域有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华南有柳江人文化、麒麟山人文化、甑皮岩人文化、石峡文化;西南的三星堆文化……总之是多元的。
    ②可参见梁庭望先生论文集《中华文化板块结构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
    参考文献:
    [1]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国家教委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
    [3] 费孝通.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费孝通文集.第8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4] 刘守华.多侧面扩展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5] 梅新林.中国文学地理学导论.文艺报2006.6.1.
    [6] 梁庭望.试论中华民族文化的板快结构.云峰主编.民族文化比较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7] 杨义.文学地理学会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8] 马学良、梁庭望、李云忠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9] 徐昌翰、黄任远.赫哲族文学.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1.
    [10] 梁庭望、张公瑾.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11] 杨士清.黑龙江民歌概述.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卷. 北京:中国ISBN中心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12] 马学良、梁庭望、李云忠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13] 扎拉嘎.满汉文化交融的结晶——《红楼梦》.郎樱、扎拉嘎主编.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元明清卷).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编辑注:文章的注释请查看期刊原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