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翻案诗与宋代诗学关系的辨析(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 张静 参加讨论

    四、误以翻案诗为宋人所创的原因
    前文已云,虽然最晚到西晋时代,翻案诗的各种创作手法皆已显现,而且唐代的翻案诗创作蔚为大观,但“翻案”作为一个诗法术语,毕竟首见于杨万里的《诚斋诗话》(或许这一术语早已有之,然而文献不存)。这就很容易给人一种误解,以为翻案诗是宋代诗学的重要表现之一。
    古人曾说:“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于宋。”[32]这说法有点问题,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唐人并非不言诗法,初盛唐时期,诗格、诗式、秀句类著述的出现,就说明诗法意识已经存在,只不过那时还没有产生“诗法”这一概念。提出“诗法”概念的当是杜甫。⑩其《寄高三十五书记》诗云:“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33]150《偶题》云:“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33]256虽然杜甫并没有对“诗法”一词作解释,但是他创作的诗歌本身就是各种方法与法则的鲜活展示。(11)应该说,在唐人那里,独具中国特色的诗法学已经建立。正如蒋寅先生所指出的:“中国诗学对法加以关注并奠定以诗法为主体的理论结构,应该说是在唐代。”[34]
    但是,大规模地总结诗法,并将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是在宋代。相对前代来说,宋代是一个文化型社会。宋型文化显示出知识性、思辨性、人文性、创新性、会通性等鲜明特点。宋代文人的总体学术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其中大多数人是学者型的作家,深厚的学术修养、长久的书斋生活,使得他们非常擅长作精密周详的思考和议论。加之理学意识的成长,禅宗话头的辩难,使得士大夫阶层热衷于讲道论学,左右辩论,形成宋代文人气质上强烈的理性特征。所以杨慎《升庵诗话》有唐人诗主情,宋人诗主理的论断。周裕锴认为,宋人“无论是论诗还是作诗都自觉将理致置于激情之上”。[35]这种思维能力用于诗歌研究,自然也善于对前代诗歌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一方面,是发现现象,并进行理论概括,例如“翻案法”的明确提出便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表现为宋人“接着说”的能力。
    例如,相比唐五代诗格著作中标题式的“诗法名目”,宋人则在此基础上给与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上文提到的王梵志那种独特的诗思,皎然《诗式》将它列为“跌宕格”中的“骇俗”一品,简单地称其特点为:“外示惊俗之貌,内藏达人之度。”[36]而宋人则将其深入解析,并命名为“翻著袜法”:
    “梵志翻著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一切众生颠倒类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修行人也。昔茅容季伟,田家子尔,杀鸡饭其母,而以草具饭郭林宗,林宗起拜之,因劝使就学,遂为四海名士,此“翻著袜法”也。今人以珍馔奉客,以草具奉其亲,涉母之事,合义则与己,不合义则称其亲,万世同流,皆季伟之罪人也。(黄庭坚《书梵志翻著袜诗》)[37]
    黄庭坚指出,所谓王梵志的这种“骇俗”,其实就是要把世人的“颠倒见”再颠倒过来,也就是对公众观念的翻案。而且他又引王梵志的《梵志翻著袜》诗“梵志翻著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38]来为之命名,不得不说这一种命名非常形象生动,而且更切合王梵志的诗歌创作,所以后世很容易认同,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这种例子,并不少见,例如从唐代的“十字格”到宋人的“十字对句法”,从唐代“失粘格”到宋代的“折腰步句法”,都体现了宋人对于诗法现象更善于理论性总结。从认识现象到合理的理论概括,的确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沉淀与人才的积累,正如有学者认为:“从中唐到北宋,经过一段曲折的发展,传统诗法论的理论系统趋向于完善”[39]。加之唐五代的诗格著作长期湮没无闻,而宋代的诗学著作却一直活跃在人们的案头之上,所以明人“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于宋”[32]之说,也是一种很容易形成的大众意见。
    另外,翻案诗天生具有一种辩难性、学理性、逻辑性,与宋代文人好辩难、讲理趣的士风,与宋人丰厚的学养、宋人对诗艺的热心讲求,正好达成某种契合。这些特征的存在,也正有助于“翻案诗属宋”的议论。关于这一点,只能说是宋代的诗学思想契合了翻案诗的某些特质,却不能由此而将翻案诗看成唐宋诗差异的表现。
    翻案诗的发生,根本原因是文学自身的推陈出新,它是作家“影响的焦虑”和与前人竞争的意识的产物。翻案诗在唐代已经发展得非常充分,宋人只是为它命名,并加以评说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