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行为 讲述行为的发生是和讲述环境、讲述意识相互作用、彼此依托的。讲述环境变了,讲述意识变了,讲述行为必然出现相应的改变。 有着多年故事讲述经验的刘德方接触和交往了不同地方、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这促使他更加自觉和理性地去认识民间故事的讲述及其功能的发挥。在他看来,讲故事不是简单地转述某件事情,也不仅仅是好笑、好玩的,而是一种学问。 讲,还是有一种学问,老师讲课讲得好,讲故事跟教授讲课一样的。根据实际情况,语气轻呀缓呀慢。我们就是说自己还要闷在心里研究,哪么把这个故事讲得好,哪么把这个故事讲得受人家欢迎,哪么提高自己的档次,提高自己的水平。没有人教,自己摸索。[⑩] 如今,移居城市的刘德方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琢磨讲故事的方法和技巧了。他出入各种场所,见过不少世面,完全能够审时度势,选择故事,提炼故事,创造故事,以增强讲述的实效性和趣味性。有一次夷陵区开妇联会,大会组委会请刘德方去讲故事。他想参加会议的都是女同志,所以他就选了《姑娘选夫婿》,果然讲述效果极佳,气氛融洽。“故事讲完以后,把些个姑娘们搞得大笑。也就是说,讲故事要对症下药,它才能提高人家的积极性,人家才喜欢听。再比如碰到搞企业的老板,我也跟他们编一些故事,那就是荤故事,那就是讲完全是好笑的。”[11] “看场合讲故事”是刘德方进城后故事讲述行为方面的最大变化。因此,在一定情境下,为了达到故事讲述的目的,刘德方难免要进行预先的设计,并且有意识地总结一些讲故事的规矩和程式,以便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类听众,处理各种关系,恰到好处地展演故事的魅力。 现在档次高些。那我们过去在农村讲故事,做活啊,往那个田头一坐,坎子上一坐,那我们就日个白,乱说一通。到城里来了,档次提高了,在哪些方面呢?一个是语气,再一个是那个节奏,再一个那个场面。那个人啊要有计划,你走到哪个场子,那就是个什么形象。你说是不是?再说一个,那主要是分场合,主要是看场合。这个讲故事呢,你看啊,有几回那个外头的专家考察,事先就点。听荤的,我就讲荤的;听素的,我就讲素的。……你这个人走路啊就要识了前头识后头,有时候还要识左,有时候还要识右,你这个人往那一放,你就要晓得我是搞什么的,人家有时我是演节目,有时我是讲故事,我说我是来陪客、陪领导,那么你心里就要有个底,紧开言慢开口,呵呵。[12] 刘德方说,过去在农村,不大注意这些因素,“碰到荤的就是荤的,个咋,碰到素的就是素的。跟这个吃饭一样,捻菜,筷子一持,捻到什么玩儿,就是什么玩儿。” [13]与此同时,他认为,讲故事应该尊重讲述者,在讲演的过程中,听者尽量不要随便插话,要做一个虚心的听众,否则会影响到整个故事的讲述。故事讲完之后,大家可以尽情地讨论。 你像讲故事,本身是人家讲的故事,我记得,那你就不要插,还是尽(让)人家讲完。有的最喜欢呢,个咋子,在中间插,我最不喜欢这样的人。他这样的人就是不礼貌。那么,你讲完了,可以说,我们两个共同来把这个故事凑完整一下。或者再说你这哪儿是掉了,那还是掉了几句什么话,哪儿掉了就再添。那么,人家落了款了,你再把宝贵意见提出来。[14] 为推出刘德方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夷陵区文联主席杨建章对此表达了他肯定的看法:“他现在有三个提高啊,一个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前是住在深山里面,饥一餐饱一餐,有一餐无一餐。现在是三餐有保证,而且安排得很好,跟城市的人生活质量一样。第二个就是故事讲述质量提高。以前就在田头讲给农民听,大家都很宽容,讲得好还是不好啊,都哈哈一笑。现在和文化人接触,讲故事大家就给他提出哪里讲得好,讲得不好,怎么提高。第三个这个故事质量提高,通过有人跟你整理,这个整理本身有个加工的过程。从他口里来,通过别人的加工再回到他口里去,从他的口里讲出来还是他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的内容艺术特色都提高了。”[1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