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傣-泰民族的泼水节起源神话及其祈雨本源(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文学网 屈永仙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刀承华:《泰国民间故事选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尚衍斌:《泼水节溯源与传播小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3 期第32 卷(总第160 期)。
    陈西:《泼水节的起源、传播及其意义》,《云南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刘祖鑫:《金沙江河谷傣族泼水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9 月第42 卷第5 期。
    尚衍斌:《泼水节溯源与传播小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杨鸣岐:《傣族泼水节考辩》,《贵图学刊》,2008年第2期。
    吴凡,王亚琼,李竹清:《傣族泼水节的源与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 期。
    陆群和:《“布泰”村的年节》,《广西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岩温香:《冲天而起的希望——高升》,《快乐旅游档案》,2008年第2期。
    注释:
    [①]在中国,我们称之为“布傣”,在泰国,由于语音轻化,发音变成了“普泰”。他们与老挝的布傣人相似。在老挝和越南,这些“布傣”包括黑傣、白傣、红傣三个族群。在泰国,他们就称自己为“普泰”。
    [②]傣语发音为[saaŋ55kɛn11pi33mai11]。
    [③]词根是sam-kram,有聚会、会面;穿越、到达,转移,进入,在场、出席,超越等七个意思(据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梵文学者黄怡婷的帮助查询)。人们将泼水节视作为新年,就是将这个节日视为“转移,进入”的日子。意指太阳从白羊宫(第十二宫)移入金牛(第一宫),亦即“星移斗转”之意。
    [④]国际上将傣-泰民族总分为大傣(泰)和小傣(泰)两大群。实际上,前者主要就是指缅甸掸邦、中国德宏的傣族,自称是傣亚〔Tai-yai〕或傣隆〔Tai-long〕,人口300余万,他们所说的语言就称为大傣(泰)语。小傣(泰)就是指西双版纳、老挝的泐族、泰国泰北人。
    [⑤]夏历、周历、秦历都是战国至汉初中国的常用历法。均以365.25日为一回归年,但每年的开端不同:夏历建寅,即以阴历正月为岁首;周历建子,即以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岁首的月建不同。四季也就随之而不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颛顼历为基础,以建亥之月(即夏历十月)为岁首,但春夏秋冬和月份的搭配,完全和夏历相同。信息来源:中华农历网。
    [⑥]这则故事流传很广,来源丰富。目前在许多故事书、英特网上都可以轻易查找到。例如,岩香编:《傣族民间故事》,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小精灵儿童网站(http://www.060s.com)篇名为“傣族泼水节的传说”,2011-01-23。
    [⑦]见刀承华:《泰国民间故事选译》第6-8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⑧]傣语称此活动为[to55mɔk11ja31],直译为采花。
    [⑨]傣语称为[tun31nam53shaaŋ55kɛn11],直译为“尚鉴水树”,云南方言简称为水树。
    [⑩]笔者于2010年4月在德宏做关于泼水节传承情况的国情调查,在盏西镇重点跟踪村寨的泼水节“采花”仪式。此段念词乃村民用傣语念诵,笔者记录和翻译。
    [11]该故事讲述者名为龚小回,女,籍贯德宏州盈江县弄璋乡,当时她39岁,2007年2月18日记录并翻译。
    [12]见陈西:《泼水节的起源、传播及其意义》,《云南社会科学》,第63页,1981年03期。
    [13]该故事登在国际在线网(http://gb.cri.cn)篇名为“泼水节的神话来历”。
    [14][maaŋ31fai55],汉语音译“芒非”,傣(泰)语原意是火把、火箭、火筒,其实就是我们所知的高升。放高升,也就是放火箭、火筒。见陆群和:《“布泰”村的年节》,《广西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15]泰语称为[maaŋ31fai55haaŋ35jaau55],[haaŋ35jaau55]是长尾巴。
    [16]见刀承华:《泰国民间故事选译》,第5-6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17] 岱依族,又有岱族、瑞族、依族等称谓,实际上他们都与壮族南部支系相近,即与中国云南省文山州的布侬、布瑞、不岱同源,在地理上看他们也是山水相连。
    [18] 黑泰自称“傣丹”,越南语为TàyĐăm。白泰自称“傣端”,越南语:Tày Đón或自称“傣皓”,越南语Tày Khao。红泰自称“傣良”,越南语称为TàyĐeng。
    [19]2012年7月10日,我在琅南塔的郊区黑傣村Banpasak访谈,本村大概有60多户,都是黑傣,来自越南奠边府。访谈对象是一对母女,母亲叫Nangmang,今年103岁了。女儿叫Song lokam ,今年58岁。
    [20]岩温香:《冲天而起的希望——高升》,《快乐旅游档案》,2008年第二期,第32-36页。
    本文原载:《民间文化论坛》,2014年第4期,29-3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