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经典的回响——重温老舍的《茶馆》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戏剧文学》2009年09期 安淑荣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安淑荣,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茶馆》是老舍戏剧的灵魂,代表了老舍戏剧艺术的最高成就。戏剧家曹禺称《茶馆》“前无古人,盖世无双。”《茶馆》多次被北京人艺搬上舞台,也多次在国外话剧舞台上演,被誉为“东方舞台的奇迹。”《茶馆》诞生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在岁月的淘洗之下,日增其辉。我们在话剧创作日益凋敝的时代语境中重温《茶馆》,以求借鉴。
    《茶馆》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戏剧文学作品,充分显示了老舍精巧的艺术构思和在戏剧艺术上的独创精神,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
    

    首先表现在时代背景的选择上。《茶馆》在展现旧中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近50年的风云变幻图景时,并没有采取一般意义上的纵向勾勒,而是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横断面,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从而把半个世纪的丰富深邃的社会历史内容概括出来。这就需要作者所选取的三个点必须有代表性,老舍不愧为文学大师,他精心选择了在5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典型性的三个时代,《茶馆》的三幕戏分别以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的垂死挣扎,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这三个令人诅咒的时代为背景,再现了三个极为反动的时代人民的痛苦生活。在三个罪恶的时代里,好人都落得个悲惨结局,而那些社会渣滓却如鱼得水,越活越滋润。作者为更加深刻地揭示这三个时代的本质,在每一幕中都精心的插入了非常怪异的事,太监娶老婆(第一幕)、两个逃兵合娶一个老婆(第二幕)、活人为自己送葬(第三幕)。好人没长寿,坏人活不够的反常,太监娶老婆等事件的怪异充分揭示三个时代的罪恶本质,从而含蓄而深刻的揭示出旧的时代终将灭亡,新的时代即将来临的这一必然趋势,出色地体现了《茶馆》“描写三个时代,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
    其次表现在地点的选择上。《茶馆》在再现近代以来中国仅50年的风云变幻时,并没有正面描写政治舞台上急风骤雨式的社会运动,也没有描写历史上那些头面人物,而是选取茶馆作为展示社会生活的窗口和人物活动的场景。剧中的裕泰茶馆不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更是三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得以展现的屏幕。一个小小的茶馆是否能容得下近50年的社会信息呢?关于这一点老舍解释说,茶馆是社会上各种人物聚集的场所,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同身份的茶客来这里品茶、下棋、会友、谈判交易、解决纠纷……正如老舍所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1]P148作者老舍正是通过茶馆几十年的兴衰沉浮,茶馆各色人等的不同命运以及放生在茶馆里的一些日常琐事,折射出三个时代的动荡及人民痛苦不堪的生活,使观众透过茶馆这个窗口看到了整个时代的缩影。
    最后表现在人物的选择上。为了以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容纳广博的生活内容,作者设计了以众多的人物活动片断连缀而成社会生活画卷的结构,这就是所谓“人像展览式”结构。剧中众多人物,仅登场人物大约七十多个,都是富有时代特征的人物。这些人物身份、职业、性格各不相同,有吃皇粮的旗人、有朝廷的大太监、有民族资本家、有保媒拉纤的人贩子、有相面骗人的大烟鬼子、有帮虎吃食的流氓打手、有失业的、有要饭的、有卖儿鬻女的……面对这样庞杂的人物,老舍的处理方法别具匠心:主要人物贯穿始终,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再次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们带着各自的人生片断出现在《茶馆》的舞台上,展示着社会生活的风貌和本质,传递出时代变迁的信息。
    二、诙谐幽默的风格
    

    诙谐幽默是老舍创作的一贯风格,在《茶馆》中,他克服了早期创作中的油滑,保持和发展了他的幽默,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喜剧风格。《茶馆》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把人世间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使人发出憎恶鄙弃的笑声,把悲剧与喜剧有机地融合起来,让人们带着辛酸含泪的笑向旧时代告别。从而收到对黑暗的旧社会无情讽刺的强烈艺术效果。例如:裕泰茶馆的伙计李三回答别人的话时所说的“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简单的几句话,听完之后令人忍俊不住,笑完之后又倍觉凄凉,这也是对那个时代某种特质的概括,可谓精妙。相面先生唐铁嘴对王利发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王利发以为他改邪归正了,不料他却说“改抽‘白面儿’了”,并吹嘘道“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对于这样的人,观众在笑过之后,不禁发出鄙夷、痛心疾首的叹息。国民党的沈处长说话只说一个字“好”,而且学着洋人腔调,“好”不说“好”,而说“蒿”。作品运用如此诙谐的手法讽刺了这些社会丑类的卑劣、无耻,抨击了社会的病态和荒唐,使人们用鄙夷的笑声送别那个可诅咒的时代。
    三、凝炼传神、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老舍是公认的文学语言大师,他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尤其对他熟悉的北京语言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善于从生活中提取鲜活的语言,经过加工提炼和润色,成为精当、个性化的文学语言。《茶馆》的语言,除具有一般文学语言的简炼、形象、生动、个性化等特点之外,还具有鲜活、平中出奇的特色。有时人物只说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却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活脱脱的性格,揭示出生活的本质,令读者、观众拍案称奇,回味无穷。
    首先来看看《茶馆》中三个时代的见证者,“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的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20多岁时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来裕泰茶馆,也接过来他父亲的处世哲学“……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他见到房东秦二爷赶紧恭维到,“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当茶客议论时局的时候,王利发吆喝:“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这些台词把王利发善于周旋,八面玲珑的性格活画出来了。
    比较经典的是第一幕中常四爷与二德子发生冲突的场面: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
    王利发 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 (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你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在这样一个简短的冲突画面中,常四爷不服软、爱打抱不平的性格,看见绵羊是老虎、看见老虎是绵羊的奴才本性跃然纸上。最为出彩的是马五爷这个人物,马五爷因为信洋教在当时威风一时,老舍通过他对二德子的呵斥、对常四爷的搭讪拂袖而去把这个人物装腔作势的嘴脸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这就是老舍所说“话到人到”。其他如沈处长的“蒿”(好),秦二爷和庞太监的对话等都具有丰富的潜台词。
    老舍仅用三万多字,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描写了从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后50多年的社会变迁史。正因为《茶馆》在艺术的独到使它成为中华戏剧的瑰宝。
    

参考文献:
    

    [1]老舍《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茶馆》·龙须沟》[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责任编辑:张雨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