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译介寻求新突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王觅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作家可以直接使用本民族的母语进行文学创作,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民族文化瑰宝。而不少优秀的作品也通过翻译家的译介为更多兄弟民族的读者所熟悉,有效扩大了作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由于不同民族间文化传统各异,作品在进行创作和翻译推广时很难做到尽善尽美,这就需要通过在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更好地推进。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与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少数民族文学应进一步走向世界,让更多国家增强对我国多民族文化的了解。

 

在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看来,向世界各国的读者展示我国多民族的文化十分必要。这些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很快,各方面新的形势、新的状态和新的建设思路都非常激动人心。就文学而言,我国已经具备了多民族、多门类、多文种、多梯队的合理文学创作队伍结构,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本民族的作家,还出版了完整的少数民族作家文库。这些无不反映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然而,别人如果对我们的情况不了解,就有可能产生一些误解,作出一些不正确的评价。因此,我们要向全世界展示这些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民族文化成果,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北京市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蒙古族作家郭雪波表示,鼓励各民族母语的文学创作,是增强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统一稳定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少数民族作家要珍惜现在所处的时代和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努力把各民族的文化和文学事业发展好。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汤晓青谈到,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多民族文学史观,但现在一般讲到文学交流,总是将某一个少数民族直接与汉族对接,文学作品的翻译也是这样互相之间直接翻译,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相对欠缺,向各民族母语的读者介绍其他兄弟民族作家作品做得还不够。很多少数民族评论家接触文学理论时都需要汉语,这种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受限制的;而很多少数民族作家在创作时也存在“单边叙事”的现象,即多是写自己本民族的生活,这也是受其本身生活环境的局限所致。我们的文化格局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学发展也是如此。对于文学翻译这样一个比较难的工作而言,除制度和经费等方面的保障之外,翻译人才队伍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民族出版社编审艾合买提江也感到,资历较老的翻译家和现在的年轻人翻译的作品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当下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背景下,懂汉语的人虽然多了,但翻译的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翻译人才反而少了。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在工作中加强看书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新疆艺术学院院长、维吾尔族诗人伊明·艾合买提认为,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应该考虑到民族文学创作的总体水平,一定要先将能够代表各民族创作整体质量的优秀作品进行翻译,并介绍给其他民族的读者。经过翻译的少数民族文字作品之所以能受到各民族读者的喜爱,是因为每一种文字本身都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本身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作品内容相同,但它背后的文化背景是很深刻的,用不同民族的文字来看对读者起到的心理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会让人感到亲切。而要使作品在翻译成不同民族文字的版本后仍能保持原汁原味,就需要尽量从第一语言直接进行翻译,不经过第三种语言的中间转换,否则就可能使原文的意义产生很大变化。至于诗歌这种最难翻译的体裁,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翻译,而应该注重翻译它的神韵,将其深层次的精神体现出来,并尊重原作者的表述方式。此外,不同年代的语言风格是不同的,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少数民族语言显得十分朴素和民间化,现在的语言则更具有现代性。评判一名翻译家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他是否精通一种语言,更要看他能否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家的本意,并能在翻译时忠实反映出作品的时代特色。

 

藏族作家、翻译家万玛才旦对如何保证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的准确性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同体裁的作品不能由同一类翻译家来翻译,这样会对作品风格和文本的准确表达产生影响。应该让小说家来翻译小说,让诗人来翻译诗歌,这样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不同民族的作家和翻译家之间应加强沟通,这也会对提高作品翻译的准确度有所帮助。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维吾尔文翻译室主任伊明·阿布拉、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斯钦孟和建议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的自由度可以进一步加大。譬如,报告、文件和文学作品的翻译完全是两码事,二者的语言风格和翻译方式都有所不同,翻译时应加以区分。

 

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副主任艾尔肯·阿热孜指出,文学翻译主要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过程,理解是前提,表达才是关键,译文水平的高下还是在于母语功底。北京大学教授、蒙古族诗人多兰也提到,每一部翻译的作品都应该发挥本民族母语的最大优势,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民族文学语境中。同时,民族文学的翻译与研究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把母语文学中最好的作品高质量地翻译成汉语,让更多不懂民族文字的读者去读,才能使他们对此产生兴趣并进行研究。如果对作品的翻译错误百出,就无法体现出作品的真实艺术水平,也会影响对作品的研究。

 

推进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译介,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文学的形式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只要各民族作家、翻译家不断交流协作,共同努力,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就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01日

(责任编辑:罗小凤)

 

王觅: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译介寻求新突破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作家可以直接使用本民族的母语进行文学创作,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民族文化瑰宝。而不少优秀的作品也通过翻译家的译介为更多兄弟民族的读者所熟悉,有效扩大了作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由于不同民族间文化传统各异,作品在进行创作和翻译推广时很难做到尽善尽美,这就需要通过在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更好地推进。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与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少数民族文学应进一步走向世界,让更多国家增强对我国多民族文化的了解。

 

在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看来,向世界各国的读者展示我国多民族的文化十分必要。这些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很快,各方面新的形势、新的状态和新的建设思路都非常激动人心。就文学而言,我国已经具备了多民族、多门类、多文种、多梯队的合理文学创作队伍结构,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本民族的作家,还出版了完整的少数民族作家文库。这些无不反映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然而,别人如果对我们的情况不了解,就有可能产生一些误解,作出一些不正确的评价。因此,我们要向全世界展示这些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民族文化成果,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北京市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蒙古族作家郭雪波表示,鼓励各民族母语的文学创作,是增强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统一稳定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少数民族作家要珍惜现在所处的时代和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努力把各民族的文化和文学事业发展好。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汤晓青谈到,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多民族文学史观,但现在一般讲到文学交流,总是将某一个少数民族直接与汉族对接,文学作品的翻译也是这样互相之间直接翻译,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相对欠缺,向各民族母语的读者介绍其他兄弟民族作家作品做得还不够。很多少数民族评论家接触文学理论时都需要汉语,这种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受限制的;而很多少数民族作家在创作时也存在“单边叙事”的现象,即多是写自己本民族的生活,这也是受其本身生活环境的局限所致。我们的文化格局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学发展也是如此。对于文学翻译这样一个比较难的工作而言,除制度和经费等方面的保障之外,翻译人才队伍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民族出版社编审艾合买提江也感到,资历较老的翻译家和现在的年轻人翻译的作品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当下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背景下,懂汉语的人虽然多了,但翻译的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翻译人才反而少了。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在工作中加强看书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新疆艺术学院院长、维吾尔族诗人伊明·艾合买提认为,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应该考虑到民族文学创作的总体水平,一定要先将能够代表各民族创作整体质量的优秀作品进行翻译,并介绍给其他民族的读者。经过翻译的少数民族文字作品之所以能受到各民族读者的喜爱,是因为每一种文字本身都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本身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作品内容相同,但它背后的文化背景是很深刻的,用不同民族的文字来看对读者起到的心理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会让人感到亲切。而要使作品在翻译成不同民族文字的版本后仍能保持原汁原味,就需要尽量从第一语言直接进行翻译,不经过第三种语言的中间转换,否则就可能使原文的意义产生很大变化。至于诗歌这种最难翻译的体裁,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翻译,而应该注重翻译它的神韵,将其深层次的精神体现出来,并尊重原作者的表述方式。此外,不同年代的语言风格是不同的,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少数民族语言显得十分朴素和民间化,现在的语言则更具有现代性。评判一名翻译家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他是否精通一种语言,更要看他能否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家的本意,并能在翻译时忠实反映出作品的时代特色。

 

藏族作家、翻译家万玛才旦对如何保证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的准确性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同体裁的作品不能由同一类翻译家来翻译,这样会对作品风格和文本的准确表达产生影响。应该让小说家来翻译小说,让诗人来翻译诗歌,这样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不同民族的作家和翻译家之间应加强沟通,这也会对提高作品翻译的准确度有所帮助。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维吾尔文翻译室主任伊明·阿布拉、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斯钦孟和建议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的自由度可以进一步加大。譬如,报告、文件和文学作品的翻译完全是两码事,二者的语言风格和翻译方式都有所不同,翻译时应加以区分。

 

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副主任艾尔肯·阿热孜指出,文学翻译主要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过程,理解是前提,表达才是关键,译文水平的高下还是在于母语功底。北京大学教授、蒙古族诗人多兰也提到,每一部翻译的作品都应该发挥本民族母语的最大优势,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民族文学语境中。同时,民族文学的翻译与研究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把母语文学中最好的作品高质量地翻译成汉语,让更多不懂民族文字的读者去读,才能使他们对此产生兴趣并进行研究。如果对作品的翻译错误百出,就无法体现出作品的真实艺术水平,也会影响对作品的研究。

 

推进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译介,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文学的形式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只要各民族作家、翻译家不断交流协作,共同努力,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就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01日

(责任编辑:罗小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