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蹈东集》更加真实地表现了阎尔梅的遗民情结 阎尔梅生活在天崩地坼的明清鼎革之际,他心向朱明王朝,拒与清廷合作,散尽家财,奔走大江南北,联络抗清志士,从事抗清活动。《蹈东集》中的诗作写作时间、地点和历史背景比较清楚,特别是其中的“佚诗”能够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阎尔梅的抗清行迹和遗民情结。 “佚诗”《闻雁》诗题小注云:“京师失守,士大夫不为恢复计,争图拥戴邀功,河南山东避乱者,相率渡江,或招予同往,予默无以应也。偶居西庄,闻雁声初至,于心戚戚,因援笔书之。”时阎尔梅在沛县听到京师失守后,北向而哭,留在家乡,以观时变。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十六日阎尔梅自徐州城北桓山步行至下邳,其《南迁》诗云:“国破真堪恸,家亡未足悲。妻孥同一哭,何事说流离。”国破家亡,妻子同哭,但他却像一个侠士,“不为五侯生,甘为布衣死”(《侠士行》)。在联络抗清志士的途中,阎尔梅“横刀当户披衣卧”(“佚诗”《途中诗》),决心投笔从戎,与清军决一死战,其《从军行》写道:“生来猿臂儿,喜从飞将军。封侯不封侯,但使匈奴闻。”“破家买骏马……阴山落双雕”,“大器当晚成,不成不告归”。表现出“但求宗国复”(《答徐古图吴门见寄》)的人生理想。 在抗清的过程中,阎尔梅有过与各路豪杰共同举事的激动和兴奋,“江淮云物归芒砀,草泽英雄聚下邳”(“佚诗”《羊山寺远眺》),“破秦先苦沉舟计,戴晋孤闻击楫声”(《为下邳乞师淮上道经白洋河有感》)。也有对南明将领的失望和怨恨,阎尔梅认为史可法等南明将领应以徐州为据点,北渡黄河,与清军决战,然而他们却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或东遁或南逃,致使徐州、淮安、南京相继沦陷。《至徐州辞阁部去同年施诚庵留予以诗答之》诗云:“东卤已南下,金陵方议和。出师将半载,犹未渡黄河。”“河南驻大军,河北尽胡服。一水不能过,中原何处复。”《所见》诗云:“黄河才渡客心伤,故国坟园属异乡。间数官军三十万,彭城南岸筑边墙。”《悲彭城》诗云:“半夜乍传烽火近,连营不见一人来。”“问君卤骑来多少,乡导前驱二十人。”徐州总兵李成栋在清兵未至,仅有河北百馀无赖市儿入城的情形下,弃城东遁。阎尔梅在诗序和诗中,既予以辛辣的讽刺,又流露出潸焉出涕的悲愤与无奈。 面对清廷和南明投降将领的招抚和收买,阎尔梅不仕二姓,更是表现出自己的忠贞不渝和视死如归。“佚诗”《卤巡抚赵福星遣官张龙刘三奇辛金褚光铣招予往见予却之以诗》写道:“病闻征召旅愁添,终是皇明旧孝廉。人拜犬羊曾不愧,我留名姓自应潜。”“岂有丈夫臣异类,况居华夏习胡装。”“我心匪石故难移,乡里人来总未知。生死百年终是尽,须眉两姓亦堪悲。”乙酉闰六月二十二日,阎尔梅《再却卤抚赵福星见招》诗云:“灵武临安事已非,孤臣唯视死如归。二京云散山陵在,哭数濠梁旧布衣。”阎尔梅同时对降清将领的人生结局也发出了质疑,《东平侯刘泽清总河王永吉率淮属各官东遁诗以叹之》写道:“畏死劳劳学避秦,从来那得百年身。如今江上迎降者,难道终为不死人。” 即使在明朝大势已去,复国无望的境况下,阎尔梅在丙戌新年第一天首先想到的是不用“永初”纪年的陶渊明,其《丙戌元旦》诗云:“屏迹湖山偶寄居,新年甲子为谁书。史臣特笔存章武,处士微辞避永初。”永初(420-422)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也是南朝宋第一个年号。这就表明自己是不会使用入关第一个皇帝顺治的年号的。阎尔梅是不会屈服的,他的抗清斗争还将继续,是年春,他在《庄尚之见过》诗中写道:“萧萧履杖谁能共,江北江南独自还。”再次表明自己继续抗争的人生信念,正是有了这种心系故国、坚贞不渝、不屈不挠的遗民情结,才成就了阎尔梅“一驴亡命三千里,四海无家十二年”的辉煌人生。 (四)《蹈东集》与其他诗集的“异文”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 《蹈东集》写于顺治元年至三年,按照阎尔梅每写一本诗集随后即刻单行本的习惯来推断,此《蹈东集》当刻于顺治三年后不久,故国图藏初刻本《白耷山人诗集》中有“此后诗皆《蹈东集》旧刻,今附入”和“以下《蹈东集》,今附于此”的记录,这本成书时间较早的《蹈东集》与那些经过删改的诗集相比,其“异文”的校勘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笔者将张赠本《白耷山人诗集》与《蹈东集》详加对勘,发现异文近百处,现择要举证,并略作按语说明。 张赠本《从军行》其一诗云:“六郡射声儿,喜从嫖姚将。封侯不封侯,勒铭瀚海上。”《蹈东集》“六郡射声儿”作“生来猿臂儿”,“嫖姚将”作“飞将军”,“勒铭瀚海上”作“但使匈奴闻”。按,末句“但使匈奴闻”,从军北征,使匈奴(暗指入关满族)闻风丧胆,感情直接而强烈。 张赠本《自淮上至庙湾》诗云:“涧河直东下,沧海尽头时。”“涧”,《蹈东集》作“渭”。按,《山海经·海内东经》曰:“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当以《蹈东集》为是。 张赠本《满漕抚赵福星见招却之》其二云:“百尺疏桐夜响秋,潇潇风雨独登楼。”《蹈东集》“响”作“报”,“潇潇”作“异乡”。按,“异乡”点明诗人的处境,使得末句“未出阶前已泪流”顺理成章。张赠本其四云:“将相年来自有人,初无功罪责闲身。移家最喜劳山近,去觅逢荫结比邻。”“逢荫”,《蹈东集》作“逢萌”,张赠本误。按,逢萌,字子康,东汉北海都昌人。因不满王莽统治,泛海客居辽东。东汉初年,至崂山修道。朝廷多次征辟,始终不仕。本传见《后汉书》卷八十三。 张赠本《过宿迁》“人影全无惟雁影,凭他衔去几行书”句,《蹈东集》作“直到坝头秋雨夜,途人归寄一封书”。按,作为纪行诗,《蹈东集》既点明了地点(坝头),又交待了身份(途人)。 张赠本《野兴》其五曰:“方镇辞兵觇宋弱,长城罢戍失秦雄。岂无将帅谁闻鼓,虽有文章不徙戎。”《蹈东集》“雄”作“封”,“徙”作“從(从)”。张赠本“徙”字因形近而误。 当然,南图藏《蹈东集》系抄本而非原刻本,抄录者亦有一些明显笔误,如张赠本《登云龙山北望呈史阁部》云:“闲杀官军三十万,黄河南岸筑边墙。”《蹈东集》诗题作《所见》,“闲杀”作“间杀”,显系笔误。张赠本《满漕抚赵福星见招却之》其五云:“问渡桃源见落花,归来不复忆年华。山中独有陶元亮,病卧篮舆纪晋家。”《蹈东集》“篮舆”作“蓝舆”,“晋家”作“胥家”。按,《晋书》卷九十四《陶潜传》云:“素有脚疾,向乘篮舆。”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入宋后,诗文或用东晋纪年或用甲子纪年,故有“纪晋家”之说。知《蹈东集》中“蓝舆”、“胥家”皆误。张赠本《南迁》其二云:“如呼诸义士,幸好杀胡儿。”《蹈东集》“幸好杀胡儿”作“幸供彼胡儿”。“杀胡儿”更直接表达了对胡儿(入关满族)的仇恨。这些“异文”在整理阎尔梅诗集时当参校他本审慎对待。 综上所述,南图藏抄本《蹈东集》所录诗歌起于明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迄于清顺治三年丙戌之秋,是阎尔梅唯一存世的单行本诗集,保存了25首其他诗集中没有收录的诗作和1篇他集不存的佚文。在阎尔梅交游、抗清行迹、遗民情结乃至明末清初历史研究中均具有重要价值,对全面整理阎尔梅诗集具有较高的文献校勘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