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典文献学 >

清抄本阎尔梅《蹈东集》文献价值考论(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献》2015年第20151期 薛以伟 参加讨论

    二、清抄本《蹈东集》版本考述
    笔者近十年来着意搜集阎尔梅之著述,先后寓目其不同版本诗文别集11种,其中“全集”5种、“选集”5种、单行本1种。南图藏《蹈东集》是唯一传世的单行本诗集,是集为清抄本,不分卷,无页码,半叶9行,其《序》行24字,正文行25字,注文小字双行。楷书,个别地方有乙改。《蹈东集》系按诗歌体裁编排,凡录诗106首,其中五言绝23首,五言律13首,七言绝37首,七言律33首。经与国图藏初刻本《白耷山人诗集》、豹韦堂本《白耷山人诗集》、南图张相文赠本《白耷山人诗集》(下文简称“张赠本”)、《徐州二遗民集》等别集校勘,发现有25首为佚诗(按:凡以上诸集未收录,而此《蹈东集》抄录者皆作为“佚诗”),其中七言绝佚诗17首:《闻雁》二首、《寄彭孝先秀才》、《悲彭城》、《别王亨伯监纪》、《途中诗》二首、《邳州别刘弢之作》二首、《至清河为水营逻者所诘》、《东平侯刘泽清总河王永吉率淮属各官东遁诗以叹之》二首、《望山》、《再却卤抚赵福星见招》、《偶成示同寓者》二首、《君山》;七言律佚诗8首:《答史道邻阁部见征》、《偕施诚庵职方同寓阁部公廨》、《邀施诚庵吴日生两职方集饮云龙山》三首、《羊山寺远眺》、《卤巡抚赵福星遣官张龙刘三奇辛金褚光铣招予往见予却之以诗》、《游太白》。
    卷首有阎尔梅《蹈东集自序》,阎氏其他别集均未载,是一篇佚文,序曰:
    阎子从海上归,简其所为诗文断自崇祯甲申三月以后者,凡若干首,别为一集,名曰《蹈东》,取诸鲁仲连不帝秦之义也。周道衰微,群雄割据,天下不复知犹共主久矣。仲连以羁旅布衣,力排横议,使强秦顾畏逡巡,迟之僭帝者将四十载。予尝谓:春秋不可无桓、文,战国不可无仲连,出处不同,厥功一也。桓、文犹或假藉以逞其图伯之私,仲连则独有皦然不欺其志者,观其远引商周,近援邹鲁,于天子称名之重三致意焉,以见为人臣子无所逃于君父之伦。苟非其君,虽以齐湣之恣雎,必不能得之邹鲁之臣仆,然则士君子之所以审处于兴亡去就之间者,殆未可以苟然而已也。即其厉声雄辨,有类恫疑虚喝者之所为,然亦窥见习尚膏盲,非庄语所可救药,不得不榷其利害以猛激之,盖指出于忠孝,而迹托于纵横,使听者危然深信而不以为迂。古人立言有序,而设策不虚,太史公谓其不合大义,附传邹阳,非仲连知已也。或曰:仲连当日何尝蹈东海而死,不过一时痛愤之空言耳。嗟乎!士君子亦各行其志而已,志之初终存乎人,功之成毁存乎天,首阳青门,栗里柴市,无地非东海,无人非仲连,要以初终不渝其志而止,岂必问其蹈与不蹈、死与不死也哉?此予所以尚论千古,求其事适相类而意足相感者,忾然欲与斯人同归也。嗟乎!仲连未尝蹈海,而能以数言使天下人皆不帝秦,予蹈海而不能以千万言使天下不帝今之为秦人者,何仲连之言效而予言不效乎?仲连之言效,仲连可以不死;予言不效,则予不可以不死。予不可以不死而犹未死也,予之不及仲连,固在是耶?自知不及,而必取其言以名予集也,予于今天下人其终以不帝秦之义望之也已。丙戌秋阎尔梅自序。
    丙戌,为顺治三年(1646)。《蹈东集》所收诗歌写于崇祯甲申(1644)三月至顺治三年秋,这是明清鼎革、天翻地覆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些诗歌则是阎尔梅“遗民情结”最为直接的流露。
    《序》末钤有方章一枚,印文为“湘管斋赵”(阴文)。《蹈东集》抄本前有明代史惇撰《恸馀杂记》一卷,《恸馀杂记》目录旁钤有椭圆章一枚,印文为“湘管斋”(阴文);下端钤有方章一枚,印文为“赵卓⑩珍藏”(阴文)。《恸馀杂记》卷首下端钤有长方章一枚,印文为“甫里赵嵩霞臧”(阳文);卷末钤有长方章一枚,印文为“赵氏嵩霞珍臧”(阴文)。后有“赤山臣陈简编次”《江东乐府》,下端钤有椭圆章一枚,印文为“李蕃”(阳文)。史悖《恸馀杂记》和陈简《江东乐府》也是记载甲申国变的重要史料。又《蹈东集》“五言绝”下有双行小字:“阎尔梅,字调鼎(11),号古古,江南沛县人,明崇祯丙子举人。工诗,长于七律,镕铸史事最工,有《白耷山人集》。”此双行小字为行书,与抄本其他字体不同,其下钤有方章两枚,一为“赵晋(12)之印”(阴文),一为“李蕃”(阳文)。此书虽不知何时何人所抄,但从藏书印可知经赵卓、赵晋、李蕃等藏家珍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