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建设新五年散文的五个“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王冰 参加讨论

    五年来,中国散文在诸多散文家的集体努力下,散文创作的宽度不断加大,深度不断深入,作家所在的区域范围不断延展拓宽,作家的梯队更加紧凑合理,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创作局面。
    这五年来的散文,依旧秉承一以贯之的文学精神,关注人的心灵,关注自己生存的现实,关注历史给人的启迪,关注人的主体性思考,或是充满激情,或是体现智慧,表达出自己对于历史、世界、人生的理解,取得了颇为丰硕的创作成果。
    五年来,中国散文在诸多散文家的集体努力下,散文创作的宽度不断加大,深度不断深入,作家所在的区域范围不断延展拓宽,作家的梯队更加紧凑合理,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创作局面。时代发展赋予了作家们一种集体前行的力量,使得他们的创作实践成果丰厚,虽然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判断,却有着共同的文学意义,并衍生出丰富、多样、立体的内涵,是作家个体生命知性、智性的显现和表达。
    农村散文创作有传统
    血缘、亲属、人伦,构成了乡土中国的社会关系网络,并由此生成了一整套调节其成员彼此关系的纲常伦理秩序,也是五年来农村散文创作的出发点。正是依靠这一点,众多的散文家才完成了对农村社会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成员间所形成的情感关系、农村特殊风土人情和农村发生的巨大变革的描写。这些对乡村主体性的投射和观照,以及对那些与他们休戚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描写,无疑都是这五年来农村散文创作的重要特征。其中,任林举的《上善若水:粮食与大道》、苍耳的《逝与在》、王宏哲的《被风吹远的事情》、帕蒂古丽的《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李雪峰的《在村庄里闲走》、彭家河的《亮》、李晓君的《乡村爱情故事》等都是这类作品的突出代表。
    一般而言,从事农村题材散文创作的作家,从小就生活在乡村,对它的感情很深厚,生活积累与感情积累很丰富,经过一定时期的酝酿,在异地刻骨铭心地思念故乡、朝思暮想地回忆故乡景物,也就更加动情;他们这种对故乡的回忆愈久愈深,在不断地循环式的回忆中,内心的感情就不断强化、加深。于是,作家通过将故乡风物和异地生活的比较,就更能发现与捕捉故乡生活的特点,因此,他们的乡土文学创作,就可以写得更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由此也加强了这类作品的文化深度和艺术品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