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理论著作给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带来大量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另一方面,中国问题、中国经验、中国现象正日益被西方学术话语所阐释和图解。3月11日,在上海大学召开的“首届西方文论中国问题研究高层论坛”上,上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曾军表示,如何克服西学新潮对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的影响,获得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主体性,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研究中国,就是研究世界”态势正在形成 从早先对“异国情调”的猎奇眼光,到“中国作为方法”成为从外部反思欧洲的重要力量,再到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中国,就是研究世界”的态势正在形成。曾军表示,近年来,英澳文化研究者从“创意经济”角度展开的对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和发展的研究,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平表示,西方汉学家、理论家关注中国的方式可分为“把中国作为对象”和“以中国为方法”,这可以启发中国学者建构“以西方为方法”的理论。作为中国学者,更应该积极回应西方学者对中国问题的既有关注,在推进西方文论更多、更深入地将中国问题纳入研究领域的同时,也使当代中国文论自身获得更大的话语影响力。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张政文看来,在东方主义这个大构架中,西方各国学者对中国问题的谈论有着重大差异。中国学者在研究中需要高度重视每位西方学者阐释中国问题时的情境和语境。因此,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高度重视每一个具体的国家、每一个具体的“主义”,乃至谈论的每一个中国问题的情境和语境,从中把握其动机和目的。 “中国问题不仅应该成为中国学者最有话语权的学术领域,更重要的是,成为中国文论‘走出去’,开展中西文论交流,并逆向影响西方文论的重要途径。”曾军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