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2016文学批评:构建文学话语的中国视野和文化自信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陈培浩 参加讨论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
    探求批评的中国视野
    2016年,中国文学批评界继续发出中国声音,有力回应时代、人民和文本自身的有效位置。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创造”、“坚守艺术理想”等论述成为文学批评界发展和更新的重要指针和坐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民族历史的深刻认识;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指出伟大作品对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揭示功能及劝善惩恶、激励进取的作用;更高度概括了写作跟国族的关系:“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民族性、人民性、时代性、创新性和理想性的多重坐标中开拓文化的深广度。讲话既是对文艺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文学创作与批评的重要指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以后,中国作协及各级省、市作协深入学习讲话精神。铁凝《坚定文化自信,攀登文艺高峰》、钱小芹《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杜学文《文学艺术要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施战军《领悟文艺事业本质性命题与实践性指导的新境界》、邱华栋《文化自信带来文学的自信和创新》、毛时安《文艺评论话语建设的范例》、祝勇《从“高原”到“高峰”》、许柏林《文质兼美的“人民文论”》、刘金祥《反映时代精神是文艺创作的神圣使命》等文章深刻阐释了讲话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进入1990年代以后,由于话语场域的进一步分化,文学批评领域也出现众声喧哗的状态。在各种力量竞相争夺的复杂背景下,在新媒体语境、红包批评、人情批评等复杂语境下如何找到文学批评的有效性,如何重拾一种具有中国风格、为民族立心、与时代肝胆相照的批评方式成了近年文学批评界不断自我反省的问题。2016年,不但很多学者撰文发表看法,多个重要学术研讨会触及了这一议题。胡亚敏《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的民族之维》、吴俊《新媒体语境与“文学史的终结”——兼谈文学批评的现实困难》、程光炜《文学批评的再批评》、殷国明《从“批评主义”到“批评的文化”——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文化思考与选择》等文章受到较大关注。
    本年度,文学理论界和批评界越发鲜明认识到文学批评的民族特征和文化责任。寻找文学批评的中国视野的实质是构建具有民族特征的批评形态。胡亚敏认为:“民族”不等于闭关自守,也不是回到过去,更不是用集体压制个人。基于此,赋予中国形态的民族观以新的理论特质: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民族的核心在于文化,民族与人民同构,中国形态民族维度的视域即文化身份和价值尺度。”众多研究者指出了从中国传统批评资源汲取养分的必要性。孙郁认为不断学习外国文学批评和召唤已经消失的中国古代文论,能为文学批评提供有益的养分。郜元宝也指出重拾“与作家对话”和“寻章摘句”的中国文学批评传统。於可训认为,“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传统,重申文学批评的作家论路径,应回归注重心灵交流的传统文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