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5、先秦人如何理解文学
    ●主持人:对“文学”的认识问题,是我们研究文学最根本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讲文学,几乎全是四分法,是按照西方理论来判断的。其实讲到底,我们根本的文学思想还是认为辞赋是“小道”,最终还是要追求“义理”。这和西方有很大不同,我们的文学史写作还是要立足本土实际来进行。接下来两位先生能不能讲讲文学观念与先秦文学的关系?
    赵敏俐: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问题,近两年争论较多。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前段时间还有一场关于“文学自觉是不是伪命题”的对话,很有意义。古代的“文学”与我们今天的概念本来就不同,刘勰《文心雕龙》里面所说的“文”绝大多数都不属于我们现在所界定的“文学”范围。而“自觉”更是一个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词,大家心中的“自觉”标准都不一样,所以用“文学自觉”的概念去硬套古代文学,不符合古代文学的实际,更不能用这一概念将中国文学以某个时代为界,划分为“自觉”和“不自觉”这样两个阶段。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认识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呢?刚才傅老师说了一个词——文言,我觉得很贴切,其实“文”就是用语言进行美的表达。在先秦文化观念里,从来不把“文”当作一个独立的艺术范畴。他们认为“文”是事物的形式与现象,是附丽于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周易·离卦·彖辞》说“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这自然生成的日、月、星就是天之文;山川风物、五行四时、百谷草木之类,就是地之文。同样,《礼记·乐记》说“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由人心感物形于语言声音的表现就是人之文,即广义的文学,它包括形诸语言和文字的所有物质表现形态。但无论天文还是地文,都是“道”的自然表现,对于人来说,“文学”只是人的一切思想感情自然表达的结果而已。先秦两汉时代对于“文学”的这种理解是中国人一系列文学观念产生的基础,由此而推衍出的就是以善为美的美学观:强调作文的条件首先是做人,只有道德人格完善,才能作出天下之至文。因此,作文的途径只有从原道、征圣、宗经入手,入门须正,立意须高。也正因此,中国人早就对先秦经典推崇备至,不但视为后世文学之楷模,也是后世做人之必读。正是在此基础上,古人才建立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所以,要研究中国人的文学观,我们应该首先看看先秦人对“文学”是怎么理解的,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人的“文学观”,更好地研究和认识中国文学的民族特点和发展的历史。
    傅道彬:先秦文学和我们今天的文学有所不同,就是早期的文学和人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殷商和周代文学,比如“乡饮酒礼”,要唱十八首诗。海德格尔曾说“歌声即生存”,其实换句话就是说,文学状态是人回避不了的状态。人的生存状态一旦满足,就必然和文学状态发生联系。《左传》“张骼辅跞致师”的片段,就是说在紧张的战斗过程中,主人公也都要鼓琴而歌。季札挂剑的故事更是我们都知道的。通过这些事例,我们能看出那时候君子的风雅、气质、修养,这些也都是文学带给他们的。所以说,先秦文学中“风雅精神”的内涵与意义,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