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书写中的鲁迅",将鲁迅文本这一非视觉的艺术拓展了诉诸于视觉的功能。这反映在随笔迹而"生长"的线条和留白延展的运动中,是西方手稿学等研究理论所无法涵盖的。无疑,使鲁迅成其所是的不仅仅是一篇篇穿越时代的名篇佳作,更有手稿这一生命体的质朴存在。一串串墨迹经由创造的表象,具备了有机的结构,一页页手稿为人们展示出生命的表象,成为生命律动的象征,而不只是承载鲁迅精神结构的质料或说物质外壳。 第三,为鲁迅手稿的编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将鲁迅的手写活动分门别类进行编辑,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可以使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博大精深、具体而微的鲁迅,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无情切断了鲁迅文本编织的延展性,特别是作品的生长性,而回归“书写中的鲁迅”则更加注重互联性。这是一种连续的媒介,使我们获得了重新看待鲁迅和真实的方式。 具体到鲁迅著作手稿的整理出版,首先在观念上应将书写视为在书写过程中所形成的,正在被生产出来并逐渐形成了自由形式的生产,这就把研究系统重新定位,增强空间感和当下感,这种视角的逆转具有强有力的去意识形态化的作用。 另外,将鲁迅的手绘图案、各种设计等手写活动全部以适当的方式出版也是非常必要的。鲁迅手迹里还有很多美术字,特别是为刊物题写的封面,还有鲁迅的医学笔记等……对于鲁迅手稿的编辑还可以有更多的视角,这些都应该成为鲁迅手稿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星/摘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