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演讲,是学术传播与交流的直接方式。学术演讲风气是否兴盛,是衡量学术水平和文教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西南联合大学学术演讲风气之盛与这座高等学府的学术水平之深广有着内在的联系。在众多亲历者的回忆文章中,演讲者的个性风骨和学术观点的异彩纷呈均有所描绘,且为后来者津津乐道。作为享誉学界的代表性科系之一,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的学术演讲充分发挥了知识共同体在文学教育、学术传承等诸多方面的功能。这与联大知识分子在艰危时局中延斯文命脉于一线和为国家造栋梁之才的远见卓识有莫大关系。本文即以联大中文系的学术演讲为视角,以窥联大学术演讲体制及其功能之一斑。 文史演讲与知识共同体的离合 西南联大中文系有常规的学术演讲体制。每学期开始时,中文系国文学会便联合历史学会举办文史讲座。文史各系的著名教授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自定题目,作学术专题报告。比如,1942年10月,闻一多、朱自清、罗常培、汤用彤等便开始商谈文学史讲座之事,并安排“中国历代诗与文学作品”讲座十四讲,拟定每周举行一次。11月6日,闻一多开启第一讲,讲题为“伏羲的传说”。其他的讲题依次是汤用彤讲“隋唐佛教之特色”、朱自清讲“宋诗尚理”、邵循正讲“元代文学与社会”、郑天挺讲“清初文化之调融”、吴宓讲“清末的小说”、冯文潜讲“天才与创造”、罗庸讲“诗的欣赏”、金岳霖讲“小说与哲学”、杨振声讲“书画同源论”、冯至讲“浮士德里的魔”、袁家骅讲“语言与文学”、陶云逵讲“文化变迁中之人格问题”、罗常培讲“语言与文化”。文史讲座在暑期也不间断。1943年6月25日,唐兰的甲骨文讲座,是暑假文史讲座第一讲。其后有游国恩讲“楚辞中的女性”、吴达元讲“法国的浪漫运动”、浦江清讲“中国小说之演变”等。 文史讲座是开放性的,既面向本校师生也面向社会,影响力较大。据当时的报刊资料显示,这些讲座“听众极为踊跃,因该校教室至多能容五六百人,迟到者几无立足之地”。联大中文系实际上以学术演讲的方式集体亮相,向学界和普通听众展示中文系学术研究的个性与风格,也体现战时文学研究共同体的精神风貌和学术旨趣。同时,开放性的学术演讲也考验了演讲者的学术功力,客观上促使演讲者拿出最新的研究成果,采用最拿手的方式进行演讲。闻一多讲“伏羲的传说”时,朱自清就评价云:“晚间听一多讲演,妙极,非常羡慕他,听众冒雨而来,挤满教室。”另据徐知免等众多学人回忆,闻一多的诸多学术演讲都富有煽动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实现了文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当然,学术演讲在分享学术成果时,也会因学术立场和观点的差异,造成学界同仁间的压力和隔阂。1943年6月9日,闻一多在主持杨振声的演讲会时,发表了一己之见,即谓“陶渊明脱离现实,在有些事情上他是错的,陶渊明的爱好者也有错误”。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这些话皆令我不快,然皆以沉默对之。”朱自清对闻一多的观点多有隐忍,也表现出联大中文系内部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