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大学叙事”繁盛缘由探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戴海光 参加讨论

    大学是获取新知、探索真理、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特殊的角色认同,使大学呈现出与日常生活空间不同的“风景”,并激起一代又一代作家的创作灵感,继而形成了林林总总的关于大学校园、大学生活的文学记忆与文学想象,即“大学叙事”。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文坛刮起了一股“大学叙事”的旋风,关于大学校园书写的小说文本大量涌现,成为一种相当流行的文学现象,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于是,对这些大学题材小说的生产语境、叙事方法等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大学叙事”传统的承续
    回顾“大学叙事”的历史,从五四时期开始,此种传统薪火相传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如果将90年代以来的大学题材创作置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之中加以审视,那么它仅仅只是这个“长时段”内的一个小小的片段,不可能脱离20世纪“大学叙事”的“大传统”。同样,如果将90年代以来的“大学叙事”从“长时段”中切割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加以审视,我们依然会发现它随处可以见到因受到20世纪大学叙事传统的影响而留下的痕迹。
    在90年代以来的大学题材小说之中,作家们要么以行云流水般的话语描述或回忆逝去的大学生活,表现出那个时代大学师生崇高的道德品质、严谨的学术情怀等,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之美、道德之光的正能量,散发着大学校园理想诗意的气息;要么是以一种看似冷峻客观却又不失讽刺、戏谑意味的笔触来反映市场化语境下大学校园衍生出来的种种“乱象”,试图引起读者的注意,表现出十分明显的“讽刺批判”的特征。因此,不管从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技巧选择,还是从人文价值阐发、美学向度提炼来说,90年代以来的大学叙事实际上呼应、承续了20世纪30—40年代以《围城》《未央歌》为代表的大学题材小说已经形成的“讽刺批判”、“诗意牧歌”两种“大学叙事”传统。
    “各种文学艺术的发展前进,都有其特定的源流。每个作家只有博采兼收前人的艺术精华,才有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时代的新文学。”(方锡德《文学变革与文学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0世纪30—40年代“大学叙事”的审美范式,为90年代以来的大学题材小说的繁荣提供了艺术经验与艺术启示。也正因为如此,90年代以来热衷于大学题材小说创作的作家才能直抵大学校园生活的最深处,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描写得具体形象、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获得一种近乎真实的阅读感受和审美体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