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想象”式研究的限度(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田文兵 参加讨论

    回归遵循历史事实的基本原则
    当然,我们不否认小说可能在某些方面比历史、政治更真切实在,但即使小说与历史真有密切的关系,也只能是小说通过“叙事”虚构反映历史,因此小说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多的是参与了对历史的某种言说。“想象”是一种创造性行为方式,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但其现实依据只能是客观的现实生活和历史事实。
    从小说虚构与历史叙事两者的关系略加思考,一些文学领域中的“想象”式研究就明显缺乏理论的严谨性和实践的有效性。比如一些研究者用中国文学特别是小说来“拼接”中国形象,建立一整套民族国家想象的文学史叙事观,他们发掘并推崇那些被“五四”知识分子贬为琐屑、颓废或是反动的晚清小说作品,认为晚清时期才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开端,这显然是针对“五四”文学建构出的一条不同于主流文学史的历史线索。他们认为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定在五四时期是有失偏颇的,因此需要发挥“想象”,另寻开端,以此来“抵抗”主流文学史观。这种看似新颖的“晚清起点说”不过是一种概念范畴的阐释游戏,而且对“五四”起点的否定明显有其意识形态立场的因素。显然,这些“想象”式研究并非以还原历史为使命,其标举和主张的从审美角度重新认识与整合现代中国文学史,以及摆脱文艺研究对政治的依附,主要目的却是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颠覆和瓦解。
    文学研究担负着提升民族思想文化水平的责任,要尊重客观历史,不能肆意对文学发展实际状况进行主观误读,进而误导读者的历史认知。因此,文学研究者应当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研究导向,使“想象”式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的历史规律和严谨的历史事实基础上。漠视历史规律和无视基本史实,随意想象和虚构历史,胡乱拼贴历史材料,为了颠覆主流文学史而主观地“想象”虚构文学发展进程,只会使我们的文学史研究错误百出,缺乏历史的真实性和深厚的学理性。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