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探究比较文体学时代价值建构良性互动的中外文学文化关系(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段丹洁 参加讨论

    民族特征影响文体变化
    比较文体学研究以文体为切入点,对各国文学的某些基本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王向远表示,在各国文学传统中,对文体的划分所采用的依据和标准都不相同。一般而言,文体分类的依据大体可以包括四个方面,即体裁样式、功能与功用、风格特征和主题题材。对于这四方面标准与依据的不同选择与侧重,就形成了不同的文体分类。各民族对文体的划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文学的独特观念及文学传统。
    “在印度和欧洲的文学传统中,‘诗’可以代称抽象的‘文学’。而在我国文学传统中,‘诗’只是一种文体概念,原因就在于在印度和欧洲的文学中,‘诗’是一种被艺术化了的语言形式,广泛流行成为普及化、民众化的语言形式。在我国,掌握‘诗’的语言必须要经过训练、学习,从而形成我国‘诗’‘文’二分法的文学观念和体裁划分。”王向远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德林在采访中谈到,拿戏剧文体来说,古希腊将戏剧划分为“悲剧”和“喜剧”两种文体样式。而在中国,到底有没有“悲剧”一直是比较文学领域热议的话题。他说,“中国人爱好善有善报的大团圆结局,很少有一悲到底的戏剧,这是中西方悲剧观不同所导致的。”
    文学的跨文化交流与发展会对不同文体的发展与流变产生影响。陈瑞红以十四行诗为例,介绍了文体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十四行诗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伴随跨文化传播,由最初的抒情诗体扩展至叙事诗、教谕诗、政治诗、讽刺诗等领域,传入法、西、葡、荷、英、波、德等国后,适应了各国语言的特点,产生了不同的变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