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作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海外版 郑 娜 参加讨论

    现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部话剧团的剧作家程晓玲历时3年创作的电影《信仰三部曲》第一部《夜去晨来》,日前在山西大同开机。在商业电影票房一路飙升的时候,《信仰三部曲》该怎么写、怎样拍?本报记者就此与程晓玲展开对话。
    记者:为什么要创作《信仰三部曲》?它与您的《现代乡村三部曲》和《抗战三部曲》《味道三部曲》有着怎样的延续?
    程晓玲:人生的经历会修正人的世界观,我写《信仰三部曲》是出于信仰自觉。
    我是2005年开始电影创作的,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完成四个《三部曲》。之前已完成了《现代乡村三部曲》和《抗战三部曲》。正在完成《味道三部曲》。
    2006年我在东北拍电影《现代乡村三部曲》,三部电影的主角几乎都是当地的老百姓,他们都非常愿意在电影里演他们自己的生活。有意思的是,有时候是这边拍着,那边就发生了和剧情一样的情景。2010年我们在杭州、绍兴拍《抗战三部曲》,老百姓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其实,人们喜爱电影,作家也离不开百姓的生活。电影《现代乡村三部曲》是写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生活变迁中,人们思想观念、伦理道德重组的过程。《抗战三部曲》是在战争状态下,百姓从生存觉醒到民族觉醒直至人性觉醒的过程。一部电影不可能不传递创作者的思想表达,事实不能扭曲着写。《岁岁清明》是杭州的故事,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中,清明是祭奠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也不能忘记抗战中的民族英雄,更不能让一个不屈不挠的“杭铁头”的传说失传,我唯有用《岁岁清明》来永久祭奠。
    现在拍摄的是《信仰三部曲》的第一部《夜去晨来》。第二部《江山》和第三部《守护》也写完了。电影创作很有意思,众多的电影从业人把你的文字变成影像,把你的所思所想呈现在大银幕上,这种魅力真的是很吸引人的。我小时候是姐姐养大的,我的愿望是长大了“要养姐姐”。也许就是这个不断强化的愿望,成就了我坚强而包容的性格;成就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坚持。我更愿意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思考,真实客观地反映当下的生活。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给了我更多的思考,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人的信仰也多元起来。人怎么就有了信仰?信仰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这也是我要写《信仰三部曲》的真实想法。
    习近平主席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让人激动,文化又回到了文化创作的本质上来了。信仰之手正解开人们心中的困惑。电影《信仰三部曲》我依旧坚持我的电影文化理念,写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