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现实主义魅力何在(文艺观象)(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脚踩大地,心系现实
    张江:文艺创作不是纯粹技法的演练。历史上千千万万的经典名著,没有一部是单纯依靠技法跻身经典之列的。除了形式因素,更重要的是作品与现实对话的能力。我们当前的一些作家、艺术家,往往在“怎么写”上费尽思量,但对现实的熟悉程度、把握能力明显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说,回到现实,回到现实主义,应该是一种适时的呼唤。
    叶梅:随着各种流派各种手法相机而生,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曾一度遭到冷遇,但当我们在越来越沸沸扬扬、纷红骇绿之时,却重新感受到现实主义的生命力所在。它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海洋,是无比宽阔的高天厚土,能成就文学最为需要的原创性(包含独创性)以及人性最为真实和微妙的呈现。
    文学的原生态只能来源于作家对生活的独特感知。我初学写作的第一篇小说,正是现实生活的催动。当年到乡村插队,感受到农民的辛劳与生存的艰辛,尤其是那些美丽健壮或粗糙苍老的女人,那些浑身汗腥、心怀梦想、顽强如草、代代延续的女人……她们是我在生活中所熟悉的,我只是用笔将她们记录下来。
    面对世界,我们所能知道的是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类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似乎越来越大。我曾经设想,比如工人,它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就在我们身边的工地上劳作,但咫尺天涯,他们的生活和内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又比如农民,我们吃着他们种出的粮食,可以想象这些发亮的米一颗颗从他们手上滑过的情景,但不知道过去用翻斗打粮用石缸装水用背篓运输,现在又究竟是如何从种到收?一亩粮食需要多少投入又能得到多少收获?他们有没有合作医疗?孩子能上到几年级?
    在人类社会越来越丰富多彩也越来越复杂多元的今天,文学应该怎样面对这样一个辽阔和陌生的世界?如果文学有一天不能真实和痛切地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时,文学的出路又在哪里呢?所谓文学“边缘化”究竟是一种懒惰的逃遁还是一种空虚的无奈?所谓“市场化”是一味地迎合、甘愿做奴隶还是自觉地有所选择?所谓“自我”是躲避在象牙塔里的自我欣赏还是真正的解剖自我,进而以个人方式与世界融合?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不得不问自己。
    张江: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现实主义之所以历百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它在千百条创作方法、创作规律中把握住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一条,始终脚踩大地,心系现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