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朱向前《新世纪军旅文学概观(2000—2010)》:敏锐的批评直觉与执著的文化自信(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刘常 参加讨论

    三是以新思路解读新文体。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无法完全用传统的文学观念进行体裁划定的文学样式开始出现在读者的视线之中,如刘亚洲、金一南等人的政论式散文和史论体报告文学,张心阳、余戈等人的主旋律杂文和微观战史,这些跨界写作、跨体裁写作突破了原有的文学范式,拓展了军旅文学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对于这种新的文学现象,《新世纪军旅文学概观(2000—2010)》给予了充分的论述和肯定,这体现出批评家对于创新的包容和敬意,同时也表现出批评家对文学创新的支持和鼓励:军旅文学园地的百花丰茂和健康发展必然有赖于多元的物种和健康的生态,只有敢于尝试全新的创作手法、敢于张扬鲜明的作家个性,军旅文学才能不断推陈出新、生意盎然。此外,对于当代军旅古典诗词这一新世纪悄然兴起的创作领域,作者也辟出章节进行研讨,重点关注了蒲阳、李栋恒等将军诗人的创作,在评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同时,使理论著作本身散发出诗性的艺术魅力。对于军旅古典诗词热潮的专篇评述既填补了此前古典诗词缺席的空白,又表明了回归中国传统、中国气派的文学批评导向,更使当代军旅文学批评在理论之外兼备了诗论的光辉。
    四是以新格局融合新媒体。《新世纪军旅文学概观(2000—2010)》以整体文学观规范军旅文学在新世纪的新格局,实现了对当下一般当代文学史框架的扩展和补充。除了对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和理论批评等“原质”军旅文学的领军人物朱秀海、徐贵祥、周大新、裘山山、朱增泉、刘立云、李鸣生、党益民、朱向前等人的研讨外,还对戏剧和影视文学代表人物孟冰、唐栋、江奇涛、柳建伟、石钟山等进行了具有新意的阐发。尤其对以刘猛为代表的新媒体“网络军文”等“新质”军旅文学样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在网络技术、新媒体及大众思潮影响冲击军旅文学创作的现实背景下,对军旅文学创作的时代语境和写作资源做全面的梳理和研究,有助于提炼军旅文学创作流变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军旅文学在新世纪的发展不仅表现为时间上的新划分,更表现为军旅文学主题观念、创作机制、美学特质、传播途径、接受客体的新阶段。在精英与大众、体制与市场、文本内与文本外诸多相对而生的参照系中,军旅文学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环境变迁,稳定创作队伍,优化创作方法,平衡速度与价值,这些问题在书中关于新媒体军旅文学的篇章中得到了充分讨论。因此,《新世纪军旅文学概观(2000—2010)》一书不仅在时间层面,更在精神价值的层面关照了军旅文学在新世纪的新变化。
    除了上述亮点,《新世纪军旅文学概观(2000—2010)》在写作和发布方式上采用了同步撰写、预先发布、实时修订的策略,即由主编与各章作者商定各章构架和主线及大体篇幅,完稿后由主编提出审阅意见或直接动笔调整删削和润色,出版前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以每期两篇的规模预先推出,征求学界的意见和关注。负责各章撰写的学术团队成员傅逸尘、廖建斌、谷海慧、西元、洪芳、刘常、朱寒汛、徐艺嘉、张倩等多是“70后”、“80后”青年学人,年轻而富有活力,长期以来从事当代军旅文学的跟踪研究,在军旅文学评论与研究方面有较高的素养,且在撰写此书前又做了深入而充分的资料收集和问题梳理,这些都保证了本书的学术水准和整体质量。书的最后附录了作家小传和10年来朱向前先生的两组文章,这些资料与资讯使得本书在学术性之外增强了史实性,兼具了工具书性,对读者深入了解和研究军旅文学大有禆益。《新世纪军旅文学概观(2000—2010)》的出版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伴随着深化国防军队改革和编制体制调整的步伐,军旅文学的作家构成和创作模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本书与历史同步、与变革暗合,以前瞻视角和担当精神为伟大时代留铸印记。若将此书与朱向前先生的《中国军旅文学五十年(1949—1999)》合观,则两部大著以共计100万字的恢弘笔墨对中国军旅文学60年长卷进行全景描绘,这对于发扬光大军旅文学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优秀传统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