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已“水到渠成”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毛莉 参加讨论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比较文学奠基人杨周翰曾提出这样的构想: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应该打破欧洲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注重东方文学的研究,以跨越文化传统、跨越学科界限和语言界限的中西比较文学为研究对象,以通过东西方文学的对话来探讨全人类的共同规律为其长远目标。杨周翰认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构须通过足够的实践,才能水到渠成。
    通过中国比较文学界30多年的努力与探索,杨周翰的构想正在变为现实。“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向世界。现在让以西方学者占主导地位的国际比较文学界倾听中国学者的声音,进而承认‘中国学派’的形成已经确实‘水到渠成’了。”11月7日,在纪念杨周翰诞辰100周年的“杨周翰与比较文学的未来学术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王宁表示。
    用“中国人的灵魂”研究外国文学
    杨周翰谆谆教诲年轻人:中国学者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不能陷入“欧洲中心主义”的泥沼,而必须立足中国的民族土壤,必须“有一颗中国人的灵魂”。中国的比较文学之所以能跻身国际学界并且得到国际同行的瞩目,关键就在于此。
    事实上,中国比较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表现出了不同于西方的鲜明特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乐黛云引用杨周翰的话说,西方比较文学发源于学院,而中国比较文学则与政治和社会上的改良运动有关,是这个运动的组成部分。中国比较文学的产生与振兴国家民族的愿望及更新和发展本民族文学的志向分不开。它始于推介外国文学,并力求在外国文学的语境下重新认识自己,以寻求发展新路,但它的根基始终是中国社会和悠久的中国文学传统。
    为世界比较文学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
    自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试图树起“中国学派”大旗以来,比较文学界围绕“中国学派”的激烈争论从未停歇。但无论是否赞同使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提法,中国比较文学界都有一个共同诉求——为世界比较文学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曹顺庆认为,中国比较文学界提出的跨文化、跨文明研究是区别于西方比较文学理论的重要创新。传统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基础是求同,而跨文明研究所关注的是不同文明之间文学的差异。求异并不是为了文学之间的对立,而是在碰撞过程中形成对话,并实现互识、互证,最终实现互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