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70年:内蒙古文学记忆(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特·官布扎布 参加讨论

    
    进入21世纪,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做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部署,草原文化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支持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三大源头(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草原文化)之一,其“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核心理念,为内蒙古作家提供了丰厚的创作源泉。内蒙古作家立足本土,挖掘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精髓,以个人化的写作来解读历史、现实和文化。
    这一时期内蒙古文学最引人瞩目的现象是用文学照亮历史。冯苓植在2016年出版了《元史演绎系列》,包括《一统华夏——忽必烈大帝之文韬武略》《重振北元——草原传奇皇后满都海》《震撼崛起——成吉思汗及其英武儿孙》和《宫闱秘史——蒙元帝国的后妃轶事》,以小说和读史随笔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蒙元的历史画卷。我的长篇历史散文《蒙古密码》以解读《蒙古秘史》为切入点,讲述蒙古民族发端、发展、形成及汇入历史潮流的进程,解读蒙古民族特别是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冉平的《蒙古往事》和包丽英的《纵马天下》《蒙古帝国》《大理公主》则以小说的形式,用更为文学性的手法,阐释个人化的历史。《蒙古往事》属于历史小说,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小说具有丰厚历史底蕴和美学内涵。包丽英系列小说则属于新历史小说,历史作为人物的背景,不刻意追求史实可勘证性,英雄人物在历史的沉浮中回归为个性化的个体。
    这一时期的内蒙古文学另一个值得瞩目的现象是对平民英雄的深情歌颂。萨仁托娅的长篇小说《静静的艾敏河》和长篇报告文学《国家的孩子》书写三千孤儿在草原成长的情况,礼赞草原母亲的博大胸怀。布仁巴雅尔和马宝山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丁新民和他的民工兄弟》、田培良的长篇报告文学《门前一卜槐》书写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体现了企业家的责任担当。肖亦农的长篇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张秉毅的长篇报告文学《装点此河山》歌颂平民治沙英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策·阿拉达尔图也写了很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这些弘扬主旋律的作品以充满文学质地的书写讴歌当代平民英雄,社会反响热烈。《静静的艾敏河》改编成电视剧,在中央一套播出,《毛乌素绿色传奇》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的孩子》《丁新民和他的民工兄弟》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新世纪以来,涌现出一批创作成绩突出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阿云嘎创作的蒙古文长篇小说《满巴扎仓》经翻译后,《人民文学》以中文版、英文版向全国、向世界推广。满全创作的大型散文诗《飞鸟集——一段天边的浪漫故事》是一部心灵史诗和生命雅歌,表达对生命、人生、自然、万物、宇宙、诸神的思索,探讨生命洗礼之道。3000行的长诗中,前世、今世和来世,过去、现在和将来,古老草原与现代都市、天庭与地狱、万物与人间相互交融,混合运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穿插世界性意象群、典故以及宇宙起源诸神话,开启了语言的极致表现力。荆永鸣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北漂多年后,创作《外地人》《北京邻居》《北京候鸟》《北京时间》《北京房东》等一系列小说。这些作品写外地人在北京的生活,也以外地人的眼光打量变革中的北京。达斡尔族女作家萨娜的小说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表现巨大的历史变革与深固的传统之间的冲突,传递着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其小说集《你脸上有把刀》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短篇小说《达勒玛的神树》、长篇小说《多布库尔河》获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艾平立足呼伦贝尔,挖掘地域文化优势,创作了《呼伦贝尔之殇》《草原生灵笔记》等散文集,具有鲜明的特色。
    这一时期,“40后”作家李廷舫的长篇小说《河套母亲》;“50后”作家田彬的长篇小说《青诀》,路远的长篇小说《红狼毒》《布里亚特女裁缝》;“60后”作家张凯的长篇小说《大风》;“70后”作家刘志成的散文集《流失在三轮车的岁月》、赵耀东的中篇小说《叛徒》、杨瑛的小说集《城市森林的等待》、赵卡的短篇小说《忽悠悠》,海勒根那的短篇小说集《父亲鱼游而去》;“80后”作家肖睿的长篇小说《生生不息》,安宁的长篇小说《试婚》和散文集《遗忘在乡下的植物》,晶达的长篇小说《青刺》,娜仁高娃的小说《热恋中的巴岱》都是这一时期草原文学的重要收获。此外,“80后”作家张小花是内蒙古网络作家中的佼佼者,其网络小说《史上第一混乱》《我就是妖怪》《谁都别惹我》已出版,并被改编为网剧,点击量过亿。
    内蒙古儿童文学的繁荣可以从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中看出。上世纪80年代,杨啸的《小山子的故事》、阿·敖德斯尔的《小钢苏和》、乌热尔图的《老人和鹿》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云大健的《塞夫》和高·拉西扎布的《你知道吗》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90年代,杨啸的《鹰的传奇三部曲》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力格登的《蚂蚁王国历险记》和韩静慧的《恐怖地带》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进入新世纪,张锦贻评论文章《改革开放30年的少数民族儿童文学》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论奖。石·础伦巴干的作品《小河在此拐了个弯》《瞧这一窝子》获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此外,儿童文学作家许廷旺创作势头旺盛,从2003年开始创作,他在上百种刊物上发表500余篇儿童文学作品,出版数十部长篇作品,塑造了“林不几”“余晓鲁”等鲜活人物形象。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座谈会召开,决定启动“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资、牵头,内蒙古文联和内蒙古作协具体实施。“工程”实施以来,已出版作品34部(36册),包括长篇小说14部、文学评论专著2部、散文集6部、诗集6部、长篇报告文学2部、中短篇小说集2部。《大洋瘫》《传说中的红月亮》《印土》《草原上的老房子》《北方原野》《信仰树》《纵马无疆》《静静的西拉木沦》《追梦》《情敌》《骏马·苍狼·故乡》《一匹蒙古马的感动》《细微的热爱》《长调与短歌》《盘羊之殇》《凹陷与耸立》《一条歌的河流》《羊肠河记忆》《如此而已》《草原文学新论》《钓雪楼纪事》《草原文化与蒙古族诗歌转型》等作品和评论,涉及到内蒙古从“40后”到“80后”的五代作家。“工程”的一些作品获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作为富有成效的文学精品的推荐手段,其对于提高内蒙古文学整体的创作实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