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着眼青年,抓住诗歌的未来——从首师大驻校诗人十周年看国内驻校诗人制度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艺术报》 newdu 参加讨论

    ◎ 驻校诗人的影响和价值不仅在于树立某种典范、影响和改善诗人的个人境遇,更主要的在于重新树立了诗歌的知识地位,同时在诗人,尤其是青年诗人当中树立了正常、健康的写作、阅读和交流风气,这对于尚未定型的新诗来说,对于市场化时代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都是难能可贵又影响深远的。
    ◎ 通过诗人和研究者、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对话,驻校诗人在某种程度上消除、缓解了诗人与高校、创作界和批评界始终存在的紧张关系与对抗,遏制了日益程式化的糟糕的诗歌教育弊端,为诗人的学者化提供了一种可能。
    在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公寓的窗外,有一株高大的白杨树。白天,浓密的枝叶为诗人遮蔽阳光,晚上风动树叶的飒飒声则给诗人带来诗意的联想。首师大驻校诗人制度的主要推动者、评论家吴思敬说,几乎每位驻校诗人都被这株高大的白杨树触发了诗情,十年了,随着白杨树年轮的扩大,它迎来和送走了一位位驻校诗人,成了首都师范大学十年驻校诗人制度的一个美好见证。
    11月29日,“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十年回顾”在京举行,吴思敬、林莽、罗振亚、孙晓娅、刘福春、刘士杰、王光明等学者以及首师大十一位驻校诗人江非、路也、李小洛、李轻松、邰筐、阿毛、王夫刚、徐俊国、宋晓杰、杨方、慕白等与会,大家就国内外驻校诗人制度的比较研究,首师大驻校诗人制度的意义、特色、成绩、不足以及对驻校诗人制度未来的发展展开研讨。
    为青年诗人雪中送炭
    从2004年开始,首师大和《诗刊》合作,在国内首创驻校诗人制度,入选诗人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参加过青春诗会、获得华文青年诗人奖,遴选标准严格。十年来,“青春”成为首师大驻校诗人一张亮丽的名片。十位驻校诗人,年龄均在45岁以下,并且主要为上世纪60年代后期出生的青年诗人。这一特点,与首师大驻校诗人制度和华文青年诗人奖的绑定有关,也与扶持青年诗人成长、为青年诗人服务的定位有关。正如吴思敬所说:“在首师大设立驻校诗人,旨在给青年诗人提供较好的写作条件,更充分的信息和交流的机会,实际上是为青年诗人服务。”这些诗人平时均在外地工作、生活,驻校期间,首师大为他们提供一年在北京生活、创作、交流的机会。
    北方工业大学学者冯雷指出,由于青年诗人很多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中文高等学历教育,即便在诗歌创作上声名鹊起之后,他们当中许多人仍然从事与文学毫无关系的工作。因此,对于首师大的驻校诗人来说,一年的脱产驻校期虽然短暂,但获得的却是一个醇正而不失活泼、宽松又不流于放任的诗歌环境。驻校期间,首师大除了会提供食宿等基本生活所需以外,主要是会邀请诗人们面对不同层次的在校生完成若干次讲座或对话,组织一场较高规格的专题研讨会,并希望诗人们完成一部作品集。因此,驻校诗人的影响和价值不仅在于树立某种典范、影响和改善诗人的个人境遇,更主要的在于重新树立了诗歌的知识地位,同时在诗人,尤其是青年诗人当中树立了正常、健康的写作、阅读和交流风气,这对于尚未定型的新诗来说,对于市场化时代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都是难能可贵又影响深远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诗歌人才的培养,渠道较为单一,基本是在中国作家协会与地方作协系统内进行。吴思敬认为,首师大驻校诗人制度的建立,开创了调动教育部门资源、把教育与诗歌、校园与诗人联系起来的模式,突破了诗人封闭自足的私人空间,让诗人与诗歌进入社会的公共空间,既为莘莘学子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又为青年诗人的成长提供一片沃土。吴思敬同时也指出,驻校诗人制度之所以能在首师大坚持下来,是由于有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这样一个实体。这个条件不是一般有中文系的学校就能办到的,不仅需要稳定的经费保障,而且应当有一支相当有实力的诗歌研究队伍,有一些热心驻校诗人事业的人士。驻校诗人制度是多元的,每所大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自己的驻校诗人或驻校作家制度,通过不同的方法会为教育与诗歌、教育与文学结缘。
    首师大设立驻校诗人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相继迎来各自的驻校诗人。来自天津社科院的王士强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是继首师大之后较早开展驻校诗人项目,同时也是到目前为止驻校诗人较多的高校,这和中国人民大学负责该项目的国际写作中心负责人王家新本身是诗人有关。北京大学开展驻校诗人项目的机构是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院,院长是批评家谢冕。北京师范大学在今年初也开展了驻校诗人项目,负责机构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是诗评家张清华。王士强表示,这几所高校的驻校诗人具有一些共性,总体而言是选择写作时间较长、年龄较大、具有较大影响甚至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诗人,比如顾斌、叶维廉、余光中、多多、欧阳江河、蓝蓝等。如果说首师大驻校诗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青年”,那么其他几所高校驻校诗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影响力”。王士强说,首师大关注青年诗人,注重成长性、未来性,考虑是扶持青年诗人,为以后的新诗发现、培养与储备可能的人才,一定意义上确实如吴思敬所说,是“为青年诗人服务”,要“雪中送炭”,而其他几所高校则是让一些当前最优秀、具有标杆意义的诗人走进校园,发出诗歌的声音,展示诗歌的水准。两种驻校诗人模式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