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文艺学学科一方面汲取我国传统诗学的精华,一方面放眼世界,引进、借鉴世界文论学养的“他山之石”,以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学科体系。这其中,既取得令人欢欣鼓舞的成绩,也走过弯路、歧路甚至错路,值得深刻反思。鉴于此,实事求是地总结新时期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揭示与剖析那些妨碍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因素和问题,既是必要也是必须的。这其中,方法论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值得探究的焦点。 回望文艺研究历程 新时期伊始,文艺学步入学科反思阶段。在清理以往错误观念基础上拨乱反正,冲破那些僵化观念对文艺领域的各种束缚,回归对文艺自身规律的探讨。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各种哲学思潮、观念、理论主张与研究方法纷沓而至,学者们积极引进、借鉴,试图转化西方理论为我所用。“方法论年”与“观念年”的到来又将文艺学带入了学科分化与重构的双向延伸的探索阶段,丰富了研究途径和方法,推动了文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90年代之后是文艺学学科的深度整合期,理论体系建构与学科建设意识日趋明确与紧迫,有学者这样概括:不仅众多形态各异的文艺理论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围绕诸如艺术生产、生态文艺学、文艺社会学、文艺范畴学、文艺传播学等文学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问题都得到关注与探索;此外,关于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宏观问题也纳入了理论阐释的视野,文艺理论的学科未来构想与学科定位,文艺理论研究的科学性,网络时代与文艺理论发展问题,以及怎样看待文艺理论再次面临的危机等问题都进入我们研究的视野。 纵观新时期以来文艺学学科嬗变的脉络,我们不难发现,在这诸多理论的纷争乃至激烈交锋期间,碰撞的根源在于文艺观念与理论研究方法论的差异。当然从本质上讲,观念与方法又是辩证统一的,方法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结构的具体化展示方式,是人类主体把握客体世界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某种思想观念总是通过特定的方法论体系得以显现,而方法论又是以特定观念为其内核和指引,在这个视角上讲,我们可以说方法论就是思想观念,强化方法论意识可以有力地推动文艺学学科建设进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