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性及自我反思能力的缺失 而今的诗歌批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其中也不缺乏火药味和争吵,但却缺少对话。诗歌批评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原子式的存在,只是在小圈子的内部展开,不同圈子之间要么没有关系、不产生摩擦,要么就是人身攻击、破口大骂,真正心平气和、互相尊重、在诗歌内部讨论诗学问题的对话极少。对话性的缺失使得当今的诗歌批评事实上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孤岛”,失去了公共性和介入时代现实的能力,这也是造成其失去读者、影响力日益衰微的原因之一。 当前的诗歌批评大致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网络上的、即时性的,以评点式、印象式为主,特别是在口语派、民间派的诗歌圈子中比较流行,它的长处是比较直接、活泼、接地气,但是也很容易表面化、情绪化,比较单一和贫乏,不够深入,不够稳定和系统。另外一种是学院派的诗歌批评,学院派更重专业性、学理性、知识性,但也容易被学院的评价体系和自身的精英趣味所束缚,容易成为狭隘的知识生产、学院八股,从而失去对于诗歌现场的敏感性,不够开阔和有力。总的来说当代诗歌批评内部还是欠缺一种自我反思、自我审视的能力,这实际上也是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自我学习达到自我修正、自我提高。如果有这样一种氛围的话,当代诗歌批评的水准当可有所提高,关于当代诗歌的分歧也会少一些,可能达成的共识也会多一些,这对于诗人群体的公共形象和当代诗的影响力来说也是多有裨益的。 在我看来,有两个问题对于当今时代诗歌批评的主体而言非常重要:其一是态度,其二是能力。关于态度,简单地说,诗歌批评的从业者还是应该更纯粹一点,看得高一点、远一点,尽量避免被现实中的圈子所影响,避免受到现实中利益因素的影响,如果要说利益,诗歌本身的利益才是诗歌批评最高的、惟一的利益。关于能力,面对当前庞杂的诗歌现场,我们的诗歌批评应该具有穿透性、超越性,面对真问题、研讨新方案,应该努力找到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尤其是,应该践行一种对话性的诗歌批评,应该具有自我反思、自我审视的能力,兼容并包,求同存异,共同提高。如此可能达致一种更为理想的诗歌批评状况,对诗歌与文学的未来发展产生好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