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何平:探寻陈忠实的现实主义法度(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何平 参加讨论

    批判和反思的主体意识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陈忠实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写作主体所自觉的,不只是文学观或者具体创作实践上的技术更新,更在于《白鹿原》的批判和反思意识,并最终成就这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成为经典。写作《白鹿原》的陈忠实是一个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精神个体。也正是因为存在这个独立的精神个体,陈忠实可以从容开阔地接纳马尔克斯、卡彭铁尔,也可以坦荡地面对同时代的《活动变人形》和《古船》。“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观察《白鹿原》之后的中国文学,观察在《白鹿原》同一个主题上展开的《尘埃落定》《空山》《伪满洲国》《长恨歌》《古炉》《老生》《圣天门口》《受活》《笨花》《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兄弟》《1948》《江南三部曲》《河岸》《平原》《花腔》《赤脚医生万泉和》,等等。我们发现在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忽然出现一个长篇小说蜂起的时代。
    我认为,这个时代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支撑这些优秀现实主义作品的文学时代是像陈忠实这样感时忧世,有责任和担当的独立的人。而这个现实主义传统,最近的起点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白鹿原》之前,由贾平凹的《浮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张炜的《古船》、张承志的《心灵史》和杨绛的《洗澡》等共同推进的,而至《白鹿原》则成为一个集大成的“综合体”。现在,我们意识到,《白鹿原》的意义,不只是为一种新的现实主义“立法”,而是它恰恰被历史选择处在一个时间的节点上,其前后构成一个中国当代新的现实主义流变的链条。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到历史的建构早已经是一个常识,那么,当我们阅读《白鹿原》这一个已经逐渐成为文学传统的现实主义谱系上的“文学”——作家对我们的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成果,他们的突围和拘囿如何成为我们今天精神建构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反思。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