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当代性意义 文艺批评绝对是时代文艺现象的放大镜和聚光灯,其警示和影响更为重要。于是,文艺批评不能忽略现实现象也不能固守以往,应当随着时代文艺现象和潮流的变化而不懈追踪。以往人们常说的是时代文艺尖兵和护卫者即是也。是不是敏锐,有没有嗅觉,能不能看到文艺现象呈现的时代风云,以及是否具备理论素养等等,都是考验文艺批评者的要素。时代的文艺现象变幻莫测,但根源于时代风潮和社会人心波动是必然的。而如今——大众观众转向娱乐,批评如何介入是一个问题。市场取舍对于艺术行业的影响,产业态势和艺术表演的关系,创作改编之间的得失等等,都需要批评的关注介入。 不言而喻,文艺批评创新是与认知文艺批评状态相联系的。文艺批评遭遇到境遇变化、对象变化、受众变化和批评话语变化的现实,而根本是文艺批评的性质有没有变化。 然而,文艺批评是一个时代文艺巨变似乎更为必要却实际有些无能为力的对象。电影的“小时代”弊端正在艺术和文艺界沸沸扬扬地争论不休,清华大学教授的急眼批评让人们大跌眼镜,原来文艺批评也未必不是情感用事。 如何看待解释?似乎没有人愿意来义正词严的对应,其实义正词严缺少了可以针对的环境。标准是什么?权威有吗?关键的是凭什么来判别和判别信服度在哪里? 于是需要提到当下文艺批评的境遇。文艺的范畴是不是有了变化值得思考。对电影《归来》议论批评的相当多的文艺批评家,因为来自于小说而呈现在电影,受众众多的大众议论势不可挡,批评不只是在传统纸质媒介中,而是从广播电视到网络留言、微信朋友圈等等。拿着一种媒介的要求去度量另外的媒介文艺作品的合理性需要辨析。这里,创作的跨媒介和融媒体传播批评新媒体时代的受众,融媒体的传播,祛魅的时代走向,文艺创作的标准等等都有待厘清。 随着时代变化,我以为文艺批评需要把持面对与超越,变通与坚守,大时代精神与小时代观照的结合。从观念上看,面对现实巨变的眼光,不能顽守一成不变的既有规则意识,需要有把握大时代前行的精神,才能具有文艺批评的本质特征和现实性,是踏实指向的而非海阔天空的玄想,让文艺批评脚踏在文艺现象的丰盛土地上。但同时,文艺批评要有“超越”世俗的精神,显示睿智的思想观照,要有“坚守”人文精神的高端性,为自身生存也为文化必须把持的理念而高昂头颅,要有切近小民的小时代情怀与善意理解的自然情性,不为了显示高雅而与大众认知格格不入。 文艺批评既要独守自身的根基,为文艺的精神葆有而坚守,但也必须警惕自身孤高自傲,批评必须独特但不能狭隘,建立在建设性基础上的批评独特才有厚重感和动人性,哪怕落魄孤独未必不是一种风景。最近看到报载基于谷歌搜索软件,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世界上出镜率最高的地方,这提示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在移动媒体时代和大数据基础上的文艺批评更应该具有新的眼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