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作为一个文学家的鲁迅,其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newdu 参加讨论

    记者:是什么造成了鲁迅的丰富?
    王彬彬:两个原因。
    一个是鲁迅的语言表达方式。我们说,越是好的文学语言越有暗示性。古代诗人里,白居易为什么比不上李商隐?因为他语言直白,暗示性比较少,往往只有一个意思。而鲁迅是个语言大师,语言感觉非常好,他的遣词造句是有巨大包容性暗示性和多层次性的。
    还有就是他思想本身的复杂性。有时候我们说一个人写文学作品不是把一个事情想明白了再写,如果想明白了就没必要写小说了,去写论文就好了。有时恰恰对生活对社会有某种困惑和迷茫,就是为了表达这样的困惑和迷茫,这才是一个好的作家。鲁迅的好多小说都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作家就是这样。所以有很多不确定性,可供阐释的空间。一般文本都有表层故事,如果表层故事都读不懂而要研究鲁迅,那不是胡扯吗?
    记者:最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研究资料被发现,新一代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质疑鲁迅的观点,特别是他对日本的态度。证据之一就是他的日记里没有记录和日本有关的大事。你怎么看?
    王彬彬:“九·一八”以后,鲁迅当然写过相关的文章。《宣传与做戏》《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不都是在说抗日问题吗?批评当时一些年轻人的草率轻薄的言行,说这样是不行的。黑龙江的马占山抵抗日本,上海热血青年组成“青年援马团”,宣称要步行去东北,而且只穿一件夹袄。鲁迅就说了,现在有铁路,为何要走着去?东北很冷,为何不多带点衣物?鲁迅认为,他们不过是在做戏。结果被鲁迅说中,他们在常州玩了一圈就回上海了。
    鲁迅对于中日关系是有自己一整套看法的,他对双方都很了解,而这种看法,几句话是说不清的。但是他说过一句非常有价值的话:什么时候中日之间能够真正和平?只有中国力量和日本力量真正对等的时候。这句话是很有力量的。特别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而这是他跟别人聊天的时候说的。
    至于鲁迅的日记,鲁迅日记的特色就是从来不记国家大事。他的日记都是琐事,收到谁的钱,还了谁的钱,跟谁一起吃饭,买了几本书。这是他写日记的原则,不对大事发表意见。他觉得,日记没有必要记大事,大事都在报纸上了,日记是记私事备查的,不记会忘。他的日记主要功能是备查。比如借钱。是备忘录。鲁迅在北京时期是经常借钱的。到上海就不需要借了。
    我20年前就关注过这个问题。一一对照过。后来我发现他就是这么个人。包括个人生活中发生的大事,也一笔带过,包括与周作人,闹那么大的事,也就“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就完了。
    记者:这个有点像红学研究。研究到现在,要有新发现新观点新角度很难,为了做出成果,只能不走寻常路。
    王彬彬:对。一方面,关于鲁迅的阐释已经很多,要有新意不容易,另一方面,文学研究不仅仅是发现新史料问题,更重要的是研究主体跟研究对象的碰撞,在这样一种碰撞中产生出新理解。这里面,对研究主体要求很高,有没有资格能力与鲁迅产生碰撞,这很重要。你面对这样一个对象,不能老是抓一些鸡零狗碎的东西。但是今天有人就是这么做,这是一种学术生产,也没什么奇怪。因为鲁迅的资料太多,随便搞一下就是一篇文章。
    记者:很多青年学者还是对鲁迅很有兴趣,经常会引用鲁迅的语录。你自己也带了很多学生,也接触很多青年学者。你对于他们研究鲁迅有什么建议吗?
    王彬彬:鲁迅研究,我一直认为,对研究者的要求蛮高的。要研究鲁迅,首先要清楚鲁迅是不是一个适合你研究的对象。比如你自己首先要是一个语言感觉很好的人,不然你不可能真正去欣赏鲁迅。因为你感觉不到他语言中的内涵。还有就是鲁迅研究领域已经被弄得很乱,很多史料都是有问题的,要经过各种考辨,不能拿来就用。现在你要写一篇骂鲁迅的文章很容易,一大堆文章;要写一篇歌颂的也很容易,一大堆资料。但很多的回忆、说法都是靠不住的。要进入这个领域,对于大的状况要有了解,要知道对于资料的运用要特别小心。
    研究鲁迅,首先应该尽可能地直接面对鲁迅文本。我们首先应该明确,鲁迅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忽视了这一点,不对他文本的丰富性有深入的体味,就在外围的一大堆堆积如山的史料里东找一点西找一点,很容易,但也很扯淡。
    而且我反对一个人只研究鲁迅,或者只研究一个作家,一个问题。这样一定研究不好鲁迅。当然你可以在一些史料问题上做得很深,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上做得很好,但是视野会狭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