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郑欣淼:发展繁荣中华诗词的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郑欣淼 参加讨论

    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三十年来,我们和全国诗友一起,见证了中华诗词走出低谷、经历复苏、开始走向复兴的艰难历程。从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和繁荣中华诗词事业,必须认真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对传统诗词文化的继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博大精深的诗词经典作品来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滋养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二是用相对成熟和规范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经验,来表现今天的新生活。诗词是艺术规范很严谨的艺术。中华诗词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内容上,需要它的作者从已经熟悉的题材圈子里走出来,走向现实生活的广阔天地,到时代的大潮中汲取诗意诗情,使历史悠久的传统形式和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统一起来,才有可能产生富有时代感的好诗。诗词的创新还涉及到声韵问题。长期以来,中华诗词学会按照“求正容变”的思路,一直倡导以普通话为依据的新声韵,同时,主张双轨并行,得到诗词界的广泛认同。
    正确把握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始终坚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引领下普及。普及与提高,如同诗词事业发展繁荣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我们这样的社团组织,既是群众性很广泛的社团,又是诗词专业性很强的社团。群众性是诗词生成之源,专业性是诗词生存之本。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学会成立之初,我们就提出了“适应时代,深入生活,走向大众”的方针,围绕这一方针,我们坚持不懈地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抓扩大队伍,如今,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加上各省、市、县诗词学会会员,人数超过百万,发表诗词的各种刊物多达800余种。二是抓繁荣创作,每年发表的诗词新作,数量近百万首(还不包括网络上发表的)。三是抓社会诗教,促进诗词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使诗词普及的路子越走越宽。同时,我们十分重视提高工作,实施“精品战略”工程,通过理论引导、大赛催生、培训提高、研讨交流、推出新人新作等多种形式,营造有利于精品力作产生的环境。
    正确把握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始终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词。30年来,学会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有关文艺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广大诗人和诗词爱好者把个人情感融入到时代的大潮及党和人民的视野之中,在诗词创作中坚持把思想性和艺术性更好地统一起来,用诗词记录历史、讴歌时代、赞美英雄、陶冶情操、滋养心灵,反映社会生活主流和精神风貌。提倡诗人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作。在题材、内容、手段、风格上展现多样性,形成宽领域、大视野、多层次的创作氛围。美刺并举,扬善惩恶,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诗词生态环境。
    正确把握诗词创作与诗词评论的关系,始终坚持补评论短板,促精品力作。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诗词创作要繁荣,诗词事业要发展,就需要强大的思想理论来支撑,来引领。我们每年创作和发表大量诗词新作,可以说是泥沙俱下,瑕瑜互见,亟待评论者加以品评、筛选,从中推出好诗。不然,诗词精品都被平庸之作淹没了。而且,优秀诗词的艺术经验也要进行总结,以便学习推广。为此,我们除了坚持办好每年一届的全国性诗词理论研讨会外,每年还联合各地诗词组织举行各种形式的小型、专题、个性化的研讨会、座谈会,探讨当代诗词在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通过讨论和争鸣,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活跃诗坛,开阔思路,扩大视野,促进创作繁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