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我们愿意是大海——对话《收获》主编程永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张 健 宋静思 参加讨论

    《收获》是由巴金和靳以创办于1957年的一份大型文学双月刊,以刊登中、长、短篇小说为主,同时选登部分话剧、电影文学剧本、报告文学、笔记等。《收获》的风格质朴清雅,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杂志,以坚持纯文学立场、摒弃广告手段为世人尊重与瞩目。当代文学史上许多有影响的作家几乎都跟《收获》有关系,他们在《收获》上发表了成名作或者代表作,影响了几代读者。有评论家说:“《收获》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简写本。”近日,本报记者就《收获》的传统与创新采访了《收获》现任主编程永新。
    问:你是怎么与《收获》结缘的?
    答:第一次看到《收获》这本杂志是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海边农场劳动。那期《收获》因为刊有冯骥才的《啊》和从维煕的《大墙下的红玉兰》而被传阅得破烂不堪。1982年我到《收获》实习,当时主持工作的是老主编萧岱。那时他已年近70,一头白发,精神矍铄。多少年过去了,我的眼前常常还会浮现老萧岱挺着肚子、提着热水瓶去打水的画面。实习期结束面临分配,萧岱向复旦大学要我,当时学校方面还试探是否可以换人,萧岱态度很坚决:其他人就不考虑了。这样我就到了《收获》,一干就是30多年。
    在业务上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巴金的女儿李小林老师,她是新时期优秀的文学编辑之一,极其敬业,对小说人物、逻辑的分析,给很多作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能从几十万字的清样中逐一找出错别字,像有特异功能似的。她是我事实上的导师。我非常庆幸能够在上海巨鹿路675号工作,非常庆幸能够在承载前辈知识分子情怀的参天大树下生活与成长。
    问:说到《收获》,人们自然想到巴金先生,他是《收获》的灵魂人物。在你看来,巴金带给《收获》最大的财富是什么?
    答:我到《收获》时,巴金先生还是主编。每年金秋时节,我们都会提着蛋糕捧着鲜花去给老人过生日。巴金一般不过问杂志社的具体工作,但一些大事情,我们都会征求他的意见。比如他始终不愿意《收获》做广告,他说“你们又没到活不下去的境地”。90年代后期,巴金辞掉了很多虚职,却始终挂着《收获》的主编。“把心交给读者”“出作品出人”“讲真话”,这些是巴金留给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遗产,也是留给《收获》的精神遗产。在我看来,巴金就是《收获》的灵魂,谁当《收获》的主编都无法改变。
    问:作为《收获》的主编,你如何概括《收获》的精神气质?
    答:《收获》是1957年创刊的,明年整整60年了。《收获》的精神气质,我以为是在巴金和几代知识分子共同努力下形成的。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收获》愿意是大海”,大海自然、恢弘,集天地之精华,滋养人类,造福世界。大海还有一个鲜明的特性:包容。你看新时期巴金与冰心、曹禺等老作家情同手足,与年轻作家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杂志就像舞台,就是要包容各种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这些年我们连载老艺术家黄永玉的自传体文字,有人不大理解。而我们认为,一个90岁的老人,用文字记载自己一生的见闻,这本身已是行为艺术了,有连载的价值。
    问:《收获》发表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很多名家名作,有力地推动了当代文学的蓬勃发展,因此有人说“《收获》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简写本”。《收获》是如何保持与当代文学的这种共生关系的?《收获》对当下文学发展是否还能发挥这种作用?
    答:诚如你所说,如果我们把近60年的《收获》看作是一座长长的艺术长廊,这里面呈现的是尤为丰富、显赫的当代文学精品,50年代有耳熟能详的《茶馆》《不夜城》《上海的早晨》《野火春风斗古城》《平原枪声》,新时期有轰动一时的《蹉跎岁月》《人到中年》《人生》《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美食家》《烟壶》《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收获》始终秉承一种海纳百川的精神,始终乐于把最好的作品奉献给读者。另外,《收获》的传统就是和作家交朋友,是那种可以交心切磋的朋友。今天,我们仍在努力继承这个传统,努力维护《收获》的文学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