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策》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他的治术、军事、财政、铨选、人才、官制、治安、役法等思想,直笔谠论,达于时变,切中时弊,具有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有些见解至今仍不过时。如《人材篇》将人才分为 “成材”、“奇材”、“散材”、“不材”四类,倡言重用“奇材”。官场中占据官位的通常是“散材”和“不材”,这些人资质平庸,不思进取,动辄败事。“奇材”“卓然过人数等”,一旦被重用,定能建立不世功勋。但是他们“不能饰小行、矜小廉”,容易被曲解,遭人嫉恨,动辄被妖魔化,统治者若轻信谗言,求全责备,“奇材”将遭到冷落摈斥,甚至困顿至死。这样一来,朝廷中 “散材”庸碌,“不材”为祸,“一旦有事常若乏人”。元祐时期党争剧烈,新旧党派之间互相 “抓小辫子”、“穿小鞋”,给“奇材”的任用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少游的人才论产生于特定的政治背景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进论》系历史人物论,少游立足当下政治语境,以古讽今,翻空出奇,能成一家之言。如《王导论》探讨东晋开国元勋王导杀周顗之事,立论新颖。文中对君子、小人、奸人的辨析堪称伐隐攻微。自古以来,奸人多托身于疑似之间而成漏网之鱼。《春秋》能“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所以可贵。文章揭露王导之罪,但并没有全面否定王导之意,主要借此事申发《春秋》明察秋毫、“不虚美,不隐恶”的批判精神,表现出作者非凡的史识,敢于颠覆现成结论。对托身疑似者的心理揣摩得深细无匹,真成铁案。 秦少游的策论词采绚发,议论锋起,既师承东坡,又上溯陆贽、贾谊及先秦诸子,博采众长,拟议而成变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秦观策论颇见胆识,笔锋直指帝王与宰执大臣,足见其器识与学术。黄庭坚赞曰:“少游五十策,其言明且清。笔墨深关键,开阖见日星。”明人张綖亦激赏之,认为他的策论“灼见一代之利害,建事揆策,与贾谊、陆贽争长,沉味幽玄,博参诸子之精蕴,雄篇大笔,宛然古作者之风”。 秦少游是名士、才子,更是国士;他是词人、诗人,又是文章家;他的文采风流与经世之学相得益彰。他是苏门派文人,但又不是苏门所能拘囿的。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