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神话里有我们值得栖身的文化归宿(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newdu 参加讨论

    借神话在世界的坐标中找到位置,自信对话
    记者:对于先期从文学上梳理中华神话的专家们而言,除了谱系不明之外,已有典籍中的中华神话长则二三百字,短则十余字。我们如何在重构中确立文化自信?
    赵昌平:我们有个现成的范例,鲁迅的《故事新编》。在其中,鲁迅直接以神话素材创作了《开天》《本月》《理水》等洋洋洒洒的新编故事,并赋予它们以时代性的新思维与新理念。我们的此次神话系统重构,即效法鲁迅,充分利用神话学“时空压缩”的原理,在以精神叙事的格局内,有时会对素材作合理演绎,有时也将内容相近的故事集中处理,当然还有对同一神话作不同版本的取舍。
    施大畏:尼采曾言,希腊神话之所以深入人心,一个重要原因即诸神被人化。希腊的神与人一样,有缺憾也有七情六欲。如此,希腊人很容易从神话中找到对应的精神支柱。于此次美术创作而言,神话人物的形象既是核心难题,也是关键密码,毕竟从未有公认的中华上古神话图谱。目前来看,写实、接地气是初定基调。
    记者:我们知道,关于创世神话的支点,西方是宗教创世、上帝创世,这显然跳脱在中华民族的神话语系之外。既然中西方神话并不尽相同,我们如何构建起相互对话的平台?
    孙颙:确实。中华的上古神话支点在于天、地、人,并非哪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祗创造了世界,而是三者合力而为。但原点之外,中西方神话却在许多框架结构中有类似之处,甚至,中华的上古神话以今天的眼光来研判,显得更为高明。比如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创世神话都提及人类早期的洪荒时代。西方神话面对洪水祭出的是诺亚方舟,这是种消极的逃避。但中华神话的洪水时代有鲧和大禹父子的积极治水。从英雄主义看,他们舍小己为天下,具有献身精神;而从智慧的进阶看,鲧治水用堵,大禹治水用疏,这符合科学规律。
    上世纪,很多人包括文化大家胡适、鲁迅都曾看轻象形文字,认为它的价值不如拼音文字。但彼时,香港的国学泰斗饶宗颐提出,中华民族的先人并非不知拼音文字的存在,而是在拼音文字与象形文字比对后做出选择。背后,是中华文化独特的深意:走文字控制语言而非语言控制文字的道路。结果便是,在广袤的土地上面对多样的民族,我们的语言可以五花八门,但文字只有一种。文字给了我们坚实的文化基础。上古神话的意义之大,类似于文字的选择,是我们文化源头的自信。
    施大畏:中华艺术宫曾举办过毕加索与中国山水联展、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师联展等主题性对比展览。在这些展览里,相互交融的文化能在今后成长的过程中发展为美术史。同样地,中国神话面对整个开放的世界,亦处于同一平面上,可以平行对话。神话主题绘画与对比展览一样,都可助力中国文化找到世界坐标,打通中西对话的甬道。
    此次项目以美术为先,是极佳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品牌。美术品牌成熟后,神话题材下的文化命题作业还能涵盖影视、动漫甚至音乐。试想,若中华神话被搬上音乐剧舞台,其影响力也许不亚于《红旗颂》或者《尼伯龙根的指环》,因为它讲清楚了中国人从何而来、为何而生,我们的文化自信与文化生存何处所依。由此,我们需要跳出单一思考范畴,站在更广阔视域中与世界艺术真诚对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