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诗化地塑造“苦魂”形象(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董卉川 参加讨论

    张梦阳指出,《苦魂三部曲》的哲学就是人的哲学,是关于怎样认识人和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评价历史人物的哲学。鲁迅是中国近现代颇为复杂的文化人物,对他的认识与评价,也是复杂与艰深的一门学问。这种认知过程在《苦魂三部曲》中就是逐步揭示鲁迅“苦魂”的成因及其内涵,即对鲁迅人生哲学与精神世界的再剖析和再阐释。在《会稽耻》中,张梦阳写了鲁迅祖父下狱、父亲病死、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后所见世人面目,“因为本书文学诗化的性质,欲求写出鲁迅倾重感情的一面”,又写了鲁迅与琴姑表妹初恋受挫等情节。令读者感到:孤独与寂寞贯穿鲁迅一生,在少年时期已然深深植根。这寂寞又一天一天地长大起来,如毒蛇缠住了他的灵魂,怎能不炼铸成“苦魂”?在《野草梦》中,张梦阳进一步揭示了“苦魂”的哲学成因。鲁迅曾说过,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作者从存在论哲学出发,从孤独寂寞的个人感受出发,以《野草》具体作品阐释鲁迅的“苦魂”。作者认为,一个民族的思想家最主要的使命是促使本民族正确认识自己。鲁迅终生苦思、日夜揪心的正是民族以至整个人类应该具有何种灵魂的根本性问题,决非个人的胜败得失。像这样“心事浩茫连广宇”“梦坠空云齿发寒”,怎能不“苦”?从《野草梦》到《怀霜夜》,张梦阳逐步揭示出鲁迅在实现目标道路上遇到的悖论:当他朝着“无阶级社会”的终极目标奋斗的时候,不仅遭遇敌方的残酷镇压和现实的重重阻力,还受到自己营垒内部人射来的“冷枪”与“暗箭”。鲁迅在致萧军、萧红信中曾说过:“敌人不足惧,最令人寒心而且灰心的,是友军中的从背后来的暗箭;受伤之后,同一营垒中的快意的笑脸。”在作品中,张梦阳以诗化的笔法把鲁迅的“苦境”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
    文学传记首先强调“真实性”,传记作品的本质就是对人物所经历事实的真实再现,需要掌握大量史料,这是张梦阳撰写《鲁迅全传》的本源。他在史料搜集方面可谓呕心沥血,对待历史细节更是几经考证,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贯穿创作始终,文中史实均是反复考证得来。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如临悬崖、如履薄冰地小心谨慎,对所写的每一个细节都反复考证”。同时,如果没有了文学性,传记作品就成为堆砌枯燥文字、罗列种种事件的流水账。张梦阳认为真正的文学艺术作品,本质上都是诗。所谓诗学,就是将生活中可以成为诗的原料提炼、融合、升华到诗的境界,使之陶冶、熔铸、炼化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手段。因此张梦阳在撰写《苦魂三部曲》时,主干以经过缜密考证的史实为基础,绝不胡编乱造,更不戏说。在本质真实的前提下,进行合宜的艺术虚构。作品虽然长达百万字,但却并不是每事必录、包罗万象的流水账本,而是选择典型事件、典型细节进行重点叙述描写,运用充满诗美的语言营造出诗的情境、美的意象和动人的情韵,反映本质的真实,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