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柳青的意义(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生活成就了柳青的创作
    张江:贾平凹先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为什么是柳青而不是别人创作出了《创业史》?才华、学养、抱负,这些因素当然很重要,但我相信,当年有才华有学养有抱负的作家,并非只柳青一人。为什么其他人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关键就在于,柳青对生活的了解和把握超出一般,是生活成就了柳青的创作。
    胡平:柳青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一是《创业史》,一是深入生活长达14年的“纪录”。没有这14年的深入生活,就没有《创业史》。
    从文化学角度看,小说中许多生动的情节是“人们”而不是“个人”创造出来的,换句话说,不是凭借作家的想象,而是出自作家对生活的模仿。在一定范围内,创作也是一种信息积累和信息交换的活动,柳青说,“在生活里,学徒可能变成大师,离开了生活,大师也可能变成匠人”,这道出了真相。
    在《创业史》整个创作过程中,柳青始终忠实于现实主义,坚持呈现生活的本来面目。作品中最丰满的人物是梁三老汉,他发家的梦想,百折不挠的努力,以及对土地的深深眷恋,处处折射着千百万农民的身影。梁生宝这个人物也耗费了作家的大量心血,柳青在创作中尽可能地赋予他生命的血肉,让这个看上去“高大全”式的正面人物亲切可感。最大限度地将人物立起来,是创作的关键挑战。人们熟悉的梁生宝买稻种一节,今天看来也堪称经典。读者很难忘记,那个雨夜的城里,一个乡下来的年轻庄稼人停留在街头,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一只胳膊抱着用麻袋包着的被窝卷儿,黑幢幢地站在街边靠墙搭的一个破席棚底下,为了省两角钱不肯住旅馆。此时的梁生宝不仅是朴实的、真切的、活生生的,也是令人牵肠挂肚的。这些描写都来自作者14年里对普通农民的入微观察。
    今天,在主旋律题材创作中,依然存在如何写好正面人物的问题,这依然是关键性的问题,也就依然有老老实实向柳青请教的必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