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克里斯特瓦的“文本间性”理论及其生成语境(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周启超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原载《批评》1967年第23期。
    ②原载《整体理论》,巴黎瑟伊出版社1968年版。
    ③收入茱莉亚·克里斯特瓦《符号学:符义分析研究》,巴黎瑟伊出版社1969年版。
    ④茱莉亚·克利斯特瓦《小说文本》,海牙穆通出版社1970年版。
    ⑤Anagrammes,一译“易位构词”,是西方人读报时的一种游戏,它要求读者更换单词中的字母顺序,形成具有新含义的另一个词。
    【参考文献】
    [1]秦海鹰.人与文,话语与文本——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理论与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联系与区别[M].欧美文学论丛第三辑:欧美文论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Е.А.楚尔加诺娃.20世纪西方文学学大百科[M].莫斯科:因特拉达(INTRADA)出版社,2004.
    [3]弗朗索瓦·多斯.从结构到解构:下卷[M].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黄晞耘.罗兰·巴特思想的转捩点[J].世界哲学,2004(1).
    [5]陈平.罗兰·巴特的絮语[J].国外文学,2001(1).
    [6]路易-让·卡尔韦.结构与符号——罗兰·巴尔特传[M].车槿山,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7]让-伊夫·塔迪埃.20世纪的文学批评[M].史忠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8]冯寿农.文本·语言·主题[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