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律词辨正(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李飞跃 参加讨论

    注释:
    ①洛地:《词乐曲唱》下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第232页。
    ②洛地:《“词”之为“词”在其律——关于律词起源的讨论》,《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
    ③朱崇才:《词学十问》,《文学评论》2006年第5期。
    ④谢桃坊:《音乐文学与律词问题——读洛地〈律词之唱,歌永言的演化〉》,《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⑤洛地:《词乐曲唱》上编,第65—66页。
    ⑥谢桃坊:《律词申议》,《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⑦丘琼荪:《白石道人歌曲通考·绪言》,北京:音乐出版社。1959年版,第8页。
    ⑧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64页。
    ⑨夏承焘:《词的分片》,《夏承焘集》第二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734页。
    ⑩毛奇龄:《西河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73页。
    (11)先著、程洪撰,胡念贻辑:《词洁辑评》,《词话丛编》本,第1363页。
    (12)朱光潜:《诗论》第八章,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193—200页。
    (13)丘琼荪:《白石道人歌曲通考》,北京:音乐出版社1959年版,第8页。
    (14)先著、程洪撰,胡念贻辑:《词洁辑评》,《词话丛编》本,第1364页。
    (15)夏承焘:《唐宋词论丛》,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53页。
    (16)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59页。
    (17)夏承焘:《唐宋词字声之演变》,《夏承焘集》第二册,第83页。
    (18)夏承焘:《“阳上作去”“入派三声”说》,《夏承焘集》第二册,第12页。
    (19)杨荫浏、阴法鲁:《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年版,第60页。
    (20)丘琼荪:《白石道人歌曲通考》之《绪言》,第8页。
    (21)丘琼荪:《白石道人歌曲通考》之《声律考索》,第152页。
    (22)詹安泰:《中国文学上之倚声问题》,《詹安泰词学论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4页。
    (23)阮元、秦恩复、戈载、陈廷焯等皆认为是曲韵,叶恭绰、饶宗颐等虽认为是词韵,但为元本。见王兆鹏:《词学史料学》第一章,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9—20页。
    (24)先著、程洪撰,胡念贻辑:《词洁辑评》卷四,《词话丛编》本,第1362页。
    (25)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卷二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173页。
    (26)朱光潜:《诗论》第十章,第228页。
    (27)毛奇龄:《西河词话》卷一,《词话丛编》本,第568页。
    (28)先著、程洪撰,胡念贻辑:《词洁辑评·词洁发凡》引毛奇龄语,《词话丛编》本,第1332页。
    (29)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词话丛编》本,第663页。
    (30)詹安泰:《论声韵》,《詹安泰词学论集》,第123页。
    (31)杨湜:《古今词话》,《词话丛编》本,第43页。
    (32)先著、程洪撰,胡念贻辑:《词洁辑评·词洁发凡》引毛奇龄语,《词话丛编》本,第1334页。
    (33)杜文澜:《憩园词话》,《词话丛编》本,第2858页。
    (34)王骥德著,陈多、叶长海注释:《王骥德曲律》卷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0页。
    (35)焦循:《雕菰楼词话》,《词话丛编》本,第1492—1493页。
    (36)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二百,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1835页。
    (37)洛地:《“词”之为“词”在其律——关于词律起源的讨论》,《词体构成》,第213—214页。
    (38)谢桃坊:《律词申议》,《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9)柳村:《古典诗词曲格律研究》第六章,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7年版,第233页。
    (40)夏承焘:《四声绎说》,《月轮山词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59页。
    (41)青山宏著,程郁缀译:《唐宋词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42)江顺诒:《词学集成》卷二,《词话丛编》本,第3237页。
    (43)洛地:《词乐曲唱》下编,第248页。
    (44)谢桃坊:《律词申议》,《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4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827页。
    (46)刘庆云:《“格律词派”平议》,《词学》第12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116页。
    (47)王小盾:《唐代酒令艺术》,上海: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91页。
    (48)谢桃坊:《律词申议》,《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49)王昆吾:《从词体形成的条件看词的起源》,《从敦煌学到域外汉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69页。
    (50)王昆吾:《中国韵文的传播方式及其体制变迁》,《中国早期宗教与艺术》,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247页。
    (51)詹安泰:《中国文学上之倚声问题》,《詹安泰词学论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17页。
    (52)夏承焘:《唐宋词字声之演变》,《夏承焘集》第二册,第82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